江蘇省昆山市的一家物業公司
主營業務是保安和保潔
不過
公司將全部的保安和保潔人員
都注冊成了“個體工商戶”
目的為何?
跟著工人君(ID:grrbwx)一起來看看
其中的蹊蹺......
保安變成“個體負責人”
2019年6月9日,湯力進入江蘇省昆山市某物業公司擔任保安。
入職時,物業公司告知湯力,因為要避稅,將通過一家平臺給他發放每月工資,并要求其下載并注冊該平臺APP。
湯力在注冊APP時曾根據要求錄制過一段錄像。錄像中,湯力拿著一張紙照本宣科地說過注冊“個體工商戶”等專業術語。而小學文化程度的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錄的話是什么意思,對注冊APP時所勾選的欄目、物業公司如此操作目的等完全不理解......
就這樣,湯力糊里糊涂地成了一名“個體工商戶”。
2020年3月,物業公司突然告知湯力“不要來上班了”,并收走其工作服。
物業公司自始至終未與湯力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費。湯力要求物業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賠償金、未繳納社會保險費造成的失業保險金損失等。
物業公司以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為由予以拒絕,雙方發生勞動爭議。
近年來
傳統用工行業出現了
以注冊個體工商戶
掩蓋用工事實的
“假新業態”非法用工現象
昆山市總工會:
近幾年,這樣的用工模式有愈演愈烈之勢
雙方發生勞動爭議后,湯力找到江蘇省昆山市總工會尋求幫助。
昆山市總工會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情況后,認為該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實踐中,為降低管理成本、用工成本,部分企業刻意規避勞動法律法規義務或者稅收,通過類似平臺進行用工。近幾年這樣的用工模式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不加規范,往往會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為此,昆山市總工會決定對該案提供法律援助,提醒督促企業規范用工,不要逃避法律規定的基本用工義務。此后,昆山市總工會指定職工法律援助團成員張霄南律師為該案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物業公司稱
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
援助律師幫助湯力將物業公司作為被申請人起訴至昆山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其支付疫情期間的工資、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等。
第一次開庭時,物業公司堅持認為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湯力是在APP上承接業務的“個體工商戶”,雙方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項目轉包。
物業公司還提供了一系列證據,包括:平臺服務協議、湯力個人工作室注冊協議、湯力的營業執照和視頻、平臺項目轉包協議等。
這些證據完全超出湯力的認知,援助律師當即提出該平臺的操作,明顯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仲裁委在核實相關證據后,依職權追加平臺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二次開庭時,平臺公司與物業公司一樣,提出湯力自愿注冊“個體工商戶”,并通過APP委托一家公司注冊個人工作室(電子),該個人工作室無須工商局柜面辦理,只需電子錄制視頻并讀出一段文字即可。注冊好的個人工作室獨立承包物業公司的家政服務業務,故而堅持認為雙方之間是民事關系而非勞動關系。
援助律師認為:
湯力從事的保安工作,屬于勞動法的用工范疇;
物業公司和平臺將勞動用工以服務項目形式外包,根本沒有告訴過勞動者;
將保安、保潔人員注冊成“個體工商戶”,讓這些人與用人單位建立以勞動付出為結算依據的服務關系,從根本上違背了基礎法律關系,是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律師認為,湯力以勞動付出作為結算的基礎和領取報酬的依據,因此雙方之間符合成立勞動關系的要素,系法定的勞動關系。
律師還發現
該物業公司的每個保安
都是“個體工商戶”的負責人
均是通過相同公司用電子途徑注冊
且號碼相連
經過兩次開庭,最終昆山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采納了援助律師的代理意見,裁決物業公司與湯力之間存在法定的勞動關系,并由物業公司支付拖欠湯力的工資和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共計1萬余元。
提醒:
逃避用人單位義務的新型用工模式
值得警惕
隨著新就業形態的出現和疫情的沖擊,新零售、眾包等新行業衍生出“社會化用工”“勞務派遣”“兼職”等一批新型用工模式。當前,新型用工模式泛濫且野蠻式增長,甚至出現在一些傳統行業。
這些新型用工模式,各級工會組織應當予以重點關注,并加大監督力度。在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各級工會組織要及時站出來為他們說話,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