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廣東東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鋰電負極材料項目在貴州省興義市義龍新區正式開工。
該項目分二期建設集研發、技術、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智能工廠。同時還將建設東島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并聯合貴州本土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新能源產業高層次人才。
東島新能源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湛江奮勇高新區,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鋰電池電解質材料、動力電池負極包覆材料等產品的生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鋰電池整體制造方案。東島新能源是《鋰離子電池石墨類負極材料》《球形石墨》《炭素材料取樣方法》國家標準和《煉鋼用增碳劑》《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用整形焦粒》等行業標準的制定單位。
進入2021年以來,國內鋰電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對鋰電負極材料需求也水漲船高,據ICC鑫欏資訊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全年負極材料產量在75萬噸,同比增長60%。東島新能源近兩年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在鋰電負極石墨化缺口在未來一兩年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下,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再次被大家關注,東島新能源持續在天然石墨負極的積累在今年出貨情況也得到體現。
東島人造負極也在公司布局石墨化生產后今年產量得以持續上升。公司在貴州的15萬噸產線陸續投產后,負極材料供應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自2017年以來,東島新能源開始全產業鏈布局,并成功打通負極材料全部環節,兼具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全產業鏈的供應能力,贏得了客戶的廣泛信賴,是負極領域極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必將加速國內制造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并衍生大量低碳創新技術的研發投資。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一環,新能源汽車已經從補貼驅動跨越至市場驅動,發展新能源車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國趕超歐美日傳統汽車強國的重要機會,這勢必將給東島等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優質企業帶來廣闊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