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青菜。記者 林艷芳 攝
近日蔬菜價格連續上漲,個別品種蔬菜的價格直逼甚至趕超豬肉價格。那么,“菜比肉貴”現象如何理解?
業內人士分析,原因之一是生豬價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應短暫性不暢。一方面,不良天氣對菜價的影響有短暫的滯后性。由于前期連續陰雨,很多主產地發生澇災,導致產量縮減,采摘不便、運輸成本增高,終端價格普漲。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開始,豬肉價格連續回落。
菜價比肉價低,這是國內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業內人士認為,與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不同,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高度市場化,價格波動頻繁。與生豬、肉雞等規模養殖業相比,蔬菜生產易受季節因素和極端天氣影響。
不同蔬菜的漲幅不同、差距顯著。以菠菜為代表的綠葉菜價格能漲數倍,同時,也有很多蔬菜特別是耐儲運類的價格幾乎原地不動。該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市民,可選一些價低蔬菜,他還指出,相比糧食,蔬菜生產機械化率依然較低,從種到收比較費工費時。隨著城鎮化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且薪資上升,近年來蔬菜價格總體呈穩中略升態勢,未來趨勢亦然。
如何抑制蔬菜價格快速上揚?商務部門有關負責人建議,擴大城郊蔬菜種植面積,特別是擴大生產生長周期較短、種植成本較低的速生葉菜種植。同時,進一步加大大型蔬菜冷庫和物流中心建設力度,提高蔬菜物流配送水平,增強存儲能力,減少存儲損耗和儲存成本。
此外,為切實維護廣東蔬菜穩產保供,暢通蔬菜調配和市場供應鏈條,近日,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及時發出《關于蔬菜“保供穩價安心”倡議書》,號召各方以保供穩價為要,做有責任、有擔當、有行動的良心企業。截至目前,我省已有90家規模化蔬菜基地(其中80家省級“菜籃子”基地)積極響應倡議書,加強擴種搶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