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大力推動紅十字“應急救護進學校”工作,10月30日至31日,市紅十字會組織應急救護師資及志愿者到廣東海洋大學舉辦為期兩天的救護員培訓班,近20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紅十字運動起源、救護新概念、心肺復蘇、創傷救護等相關知識。(據11月3日《湛江日報》)
市紅十字會把應急救護技能普及到高校,讓莘莘學子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值得推崇!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危險隨處可見,急救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急救知識也并非醫護人員的“專利”,是普通人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的“法寶”,人人都應掌握。據媒體報道,曾有一名男子在一次車禍中受傷嚴重,腹部多發傷并伴有開放性氣胸,情況緊急,隨時有生命危險。一名路人在急救車未到之前,及時有效地封閉胸壁傷口,同時將男子裸露在外的臟器置于清潔的塑料袋內,而不是直接將其還納回腹腔,大大減少了腹腔感染的幾率,為病人贏得了生的希望。
因此,掌握應急救護技能既于個人有益,更能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像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搶救時機為發病后4分鐘,一旦發生意外,第一時間急救能力不足、錯失最佳搶救機會,后續再專業的急救和治療都可能回天乏術。特別是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如若大量人員受傷,在專業人士到來之前先行自救他救,能夠有效提高救治率和救助效率,促進資源合理調配。從這個角度看,加強居民群眾急救知識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進一步看,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民眾的長期支持與參與。首先要將民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考核內容;其次政府應要求各有關部門列入本單位購買服務內容,建立多方協調保障機制,加大對急救知識普及培訓工作經費的投入力度,促進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重視并履行相應職責。
另外,要持續擴大宣傳、營造氛圍,提高急救知識社會知曉率。充分利用“防災減災日”“世界急救日”等重大紀念日宣傳相關知識,樹立“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救護理念。
總之,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是社會責任。同樣,每個人都認識到急救的重要性,也把學習急救知識當作無法推卸的一種社會責任,不幸才能少些,生命保障才會多些。同樣,全社會齊發力,讓急救成為國民教育必修課,“健康中國”才能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