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圖,大小不一的紅樹林濕地,星星點點般依附在雷州半島漫長的海岸線上,在海與陸間筑起一道綠色屏障。近年來,在政府主導、社會積極響應下,湛江紅樹林資源逐年增加。(據11月8日《湛江日報》)
近年來,湛江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從禁止踐踏到禁止砍伐,層層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不斷加大力度對紅樹林進行保護。在以保護自然生長為主的基礎上,也拓展人工種植,使紅樹林成片成片茂盛生長,保護工作富有成效,值得推崇。
紅樹林濕地不僅是候鳥的天堂,是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屏障,而且紅樹林是諸多海洋生物尤其是魚類、龜類、蝦蟹非常重要的產卵場和增殖地。紅樹林生態系統也是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據有關統計,目前有194種鳥類依賴紅樹林保護區生存,其中24種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紅樹林如果消失,那么,海洋的海產將大量下降;鳥兒將失去繁衍的家園。
研究紅樹林的專家指出,紅樹林毀壞容易,恢復卻極為艱難。只有堅定不移地把紅樹林保護起來,讓其盡情地擴張和生長,海岸生態系統的健康度才可能得到提升。
令人欣慰的是,近4年來,湛江紅樹林管理局聯合麻章區政府等部門大力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對清退的養殖塘進行生態修復,共新種紅樹林3350畝。并且,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與有關鎮政府、村委會等單位簽訂共管協議,對實驗區內4575.97公頃養殖塘實現共管,確保紅樹林正常生長環境。目前,紅樹林新造林長勢良好,造林復綠成效顯著。另外,通過實施一系列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大力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湛江紅樹林面積逐年增加。
我市加大紅樹林的保護力度,以及開展生態修復,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提升海岸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是極其必要的。同樣,對于公眾來說,提高保護意識,自覺參與到海洋生態、紅樹林保護工作中,才能更好促進海洋、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