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CEP機遇下,把“湛江造”標準的預制菜推向全球,力推水產預制菜“揚帆出海”,湛江水產產業的市場將會是‘星辰大海’。”19日,廣東一畝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海洋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RCEP協議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意味著一個包括15個國家在內,占世界總人口的30%,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9%的龐大市場正在向湛江水產企業“招手”,給預制菜產業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RCEP不僅帶來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化的發展思維。 11月18日召開的湛江市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努力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這可謂我市拿出的“實招”以融入RCEP賽道。
湛江市水產產業成果展上展出的預制水產類菜品吸引與會代表的目光。
“全球水產產業高地”為什么是湛江?
據統計,湛江海洋面積2.1萬平方公里,沿海灘涂面積48.9萬公頃。2020年,湛江水產產量124萬噸,擁有水產養殖場(戶)22440個,養殖面積8.27萬公頃,養殖年產量104萬噸,深海網箱數量達3300多個,年產量12萬噸。
湛江的水產種苗、養殖、加工等產業鏈齊全。湛江市水產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20年居全省地級以上市首位。
在具體單品上,湛江也是極具競爭力的存在。湛江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對蝦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湛江生蠔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在國際上,湛江水產早已“闖蕩”國際市場多年,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水海產品)”,是全球對蝦重要的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對蝦出口額占全國的25%。通過湛江水產龍頭企業的引領,湛江的水產品銷售網絡早已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黃海洋看來,立足湛江,放眼全球,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更是湛江百萬水產產業從業人員翹首以盼的目標。
換道馳騁,水產預制菜“揚帆出海”
“彎道超車,不如換道馳騁。”黃海洋說,如果光是盯著鮮活水產品,無論從標準化、規模化、產品價值來講,都極為有限。從水產食品化,引領水產中央廚房賽道,這是價值的延伸,也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
今年天貓“雙11”期間,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內的預制菜銷售火爆,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農產品食品化萬億市場的新產業新賽道,預制菜已經成為新的消費潮流,在消費升級趨勢下,預制菜是目前水產食品行業中不可多得的增量賽道。
湛江發展預制菜產業有基礎有能力。湛江全市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03家,年加工能力100萬噸,年產量60多萬噸。湛江擁有恒興、國聯、正大等在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力巨大的食品企業,這些企業單獨拿任何一家都具備獨擋一面的存在。
湛江不乏預制菜成功案例,比如國聯把羅非魚加工成烤魚、酸菜魚,羅非魚從塘頭價4元一斤變成40元一份,產值提升的同時,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漁”的目標。恒興推出了金湯酸菜魚、藤香烤魚、剁椒魚頭等產品,發力預制菜賽道。
“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不僅是要做好鮮活水產品,更是要發揮湛江水產加工能力和全球營銷網點基礎,把RCEP乃至全球優質水產品轉化為預制菜產品,占領水產預制菜品行業高地,以國際化標準推動本土養殖、加工等全產業鏈升級發展,是湛江做好水產產業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海洋說。
跳出“水產”看“水產”,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
當前,湛江市委市政府高位布局,全力在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上謀求新突破,推動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
黃海洋認為,漫長的海岸線,優質的生態資源,是大自然給湛江的饋贈。水產的農旅結合大有想象空間。湛江被譽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十大休閑城市”,大文旅與大農業相結合,必然催生大產業。
數字化引領,以數字經濟賦能水產行業,也將會走在時代前列。國聯擁有領先全國的5G水產品加工生產線、恒興公司首創智能池塘養殖系統,湛江企業在數字化方面的實踐已初具成效。
除了數字化生產環節,依托龐大的水產交易基礎,打造全球化的水產交易大數據中心,這是湛江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值得推進的大平臺。
黃海洋表示,以工業制造反哺農業,緊緊抓住中央廚房預制菜的風口,發揮湛江水產資源優勢、水產養殖優勢、以及水產加工能力,除了把本地的水產轉化為預制菜食品外,更將會把RCEP國家中優質的水產原材料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水產預制菜產品。
(來源:湛江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