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浩瀚南海,一望無際;雷州半島,綠意盎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湛江農墾也迎來了創建70周年。70年彈指一揮間,湛江農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數十萬人在100多萬畝土地上開荒拓野、一路高歌,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此,湛江日報今起推出湛江農墾紅色基因、經濟產業、社會民生、黨的建設等方面專題報道4篇,以饗讀者。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南泥灣精神是農墾精神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央直屬墾區廣東農墾的組成部分,湛江農墾在70年中賡續紅色基因,一路砥礪前行。
茂密的橡膠林。
中國農墾從南泥灣走來
前不久,由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等主辦的南泥灣大生產80周年紀念大會在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開發區召開。這次大會以“弘揚南泥灣精神,綻放新時代光芒”為主題,聚焦弘揚傳承南泥灣精神和農墾精神,凝聚農墾改革發展共識,汲取新時代新起點奮斗力量。
1941年,王震率領的八路軍359旅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挺進荊棘遍野、野獸出沒的南泥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以沖天豪情“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嶺要糧”,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南泥灣大生產是中國共產黨在特殊困難時期創造性地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的光輝典范,是我軍成規模進行軍墾屯田的首次嘗試,為我國的農墾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其孕育的南泥灣精神是農墾精神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紀念大會要求,全國農墾系統要大力弘揚傳承南泥灣精神和農墾精神,持續深化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著力推進農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鞏固拓展農墾脫貧攻堅成果同農場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企業、大基地、大產業,努力培育形成農業領域航母,不斷強化履行國家隊、示范區、排頭兵、穩定器的使命任務能力。尤其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必須繼續傳承、發揚南泥灣精神,團結奮進,再創輝煌。
收割橡膠的喜悅。(資料圖片)
“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膠基地”
今年是湛江農墾創建70周年。作為南泥灣精神的延續和中國農墾的組成部分,湛江農墾賡續紅色基因,一路風雨兼程,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發展壯大并頗具地域特色。
1951年,為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對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封鎖,黨中央作出“一定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橡膠生產基地”的戰略決策。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華南墾殖局應運而生。隨即,高雷墾殖分局即湛江農墾的前身成立。
肩負黨和國家的重托,首任華南墾殖局局長葉劍英率領林業工程部隊數萬名官兵、翻身農民、歸國華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專院校師生等組成的墾殖大軍,挺進雷州半島等地區的莽莽叢林,戰天斗地,開荒種膠,掀開了新中國天然橡膠事業發展的壯麗篇章。
隨后,以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為主要力量,知識青年、水庫移民、歸國華僑等數萬人陸續加入植膠隊伍,為湛江農墾的繼續發展注入強大力量,成功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橡膠,打破了西方關于“北緯17度以北不能種植橡膠”的所謂國際權威論斷。同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匯聚一起,軍墾文化、知青文化、嶺南文化、歸僑文化、雷府文化等兼容并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湛江農墾文化。
期間,葉劍英、王震等數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湛江農墾。其中,南泥灣大生產的開創者和首任農墾部部長王震對湛江農墾事業高度重視,先后19次蒞臨視察,作出指導。數十年來,南泥灣精神、農墾精神已深深融入湛江農墾人的血液之中。
荒野大開墾。(資料圖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開拓前進
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央直屬墾區廣東農墾的組成部分,湛江農墾膠林蔥蘢疊翠,劍麻蒼蒼如海,佳果飄香九州,蔗糖飲譽南北,已成為以開發、種植、加工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為主,集生產、科研、經營于一體,一二三產業以及教育衛生事業等均具規模的大型國有集團。截至2020年,墾區土地總面積170多萬畝,總人口17多萬人,一級企事業單位32家;社會總產值123.8億元,營業收入53.4億元,職工人均收入62143元。
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國家劃定湛江農墾天然橡膠保護區面積9萬多畝。作為廣東三大橡膠基地之一,目前天然橡膠仍然是湛江農墾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效益明顯。
21世紀以來,作為我國天然橡膠的主要發源地和來源地,湛江農墾秉承“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在做好自我產業轉型發展的同時,通過實行“走出去二次發展”戰略,為廣東農墾橡膠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廣東農墾在國內外擁有97家天然橡膠科研、種植、加工、貿易實體,種植面積達200多萬畝,年加工能力150萬噸,約占世界天然橡膠總產量的1/8,可滿足近25%的國內消費量,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企業,也是全球首家產品同時獲得新加坡、東京、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認證的天然橡膠企業。橡膠產品已成為國際市場現貨交割的重要定價參考,具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正如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局長左常升近日來湛調研時指出,農墾是國家戰略資源的保障者,必須承擔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