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向省內各地級以上市文廣旅體局,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發出關于印發《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為進一步推進廣東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繁榮發展,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強省,根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廣東省文化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省文旅廳編制了《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現予以印發,要求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有不少內容,和湛江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省對湛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在該《規劃》的“第三章 主要任務”的第一節里,提出:加強對嶺南文化的發掘研究和闡釋。開展嶺南文化資源普查,加強對嶺南文明源流、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等專題研究,提煉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推進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闡發和弘揚傳播,加強革命文物價值挖掘和闡釋,策劃推出一批精品革命文物主題展覽和流動展覽。利用“科技+互動”“情景重現”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創新展示嶺南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第十節里提出:推進與臺灣文化和旅游交流。發揮文化和旅游在促進兩岸交流方面的積極作用,組織參加在臺灣舉辦的文化和旅游展會,支持粵劇、潮劇、雷劇、客家山歌劇、廣東漢劇等舞臺藝術精品赴臺演出,推動文博、非遺、藝術團體、文創產業及旅游業界加強與臺灣業界的交流。支持臺灣青年藝術家來粵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鼓勵臺灣青年來粵研學、實習,加強粵臺青年交流互動。
在第十一節里提出:落實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發揮“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效應,堅持區域協同、陸海統籌、城鄉一體,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區域聯動、優勢互補的文化和旅游發展布局。高質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圈。高水平建設濱海旅游經濟帶:落實《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 年)》,加強“海洋—海島—海岸”與跨海島立體開發,進一步鞏固環珠江口、川島—銀湖灣、海陵島—水東灣、環雷州半島、大亞灣—稔平半島、紅海灣—碣石灣、汕潮揭—南澳“七組團”濱海旅游布局,打造廣東特色的濱海旅游經濟帶。加快推進海島旅游開發建設,大力發展跨海島旅游,支持珠海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指導汕頭南澳島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推動郵輪、游艇、帆船、潛游、海釣等高端濱海旅游項目發展,支持廣州、深圳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試驗區。促進海防文化遺產旅游發展,培育一批海防文化景點,推動廣州、東莞聯合構建南沙一虎門“金鎖銅關”文化遺產游徑。提升“南海一號”“上下川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海絲主題文化和旅游項目建設水平,培育一批海絲文化A級旅游景區。統籌推進粵北生態休閑旅游高地建設。
在“十四五”廣東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表的“部分市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中,列舉了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湛江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
(來源:湛江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