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旅部日前公布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上等級文化館名單,湛江市霞山區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這是湛江市唯一獲得此殊榮的文化館。
據介紹,霞山區文化館是公益性綜合文化場館,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湛江市人民文化館,1984年7月改為霞山區文化館。為加強該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2013年在霞山區銀帆路建成了現今文化館新館。館內設置11個文化活動室和培訓室,涵蓋舞蹈、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各功能室配置業務設施,全面對群眾免費開放。霞山區文化館不斷加強基層建設,2019年10月霞山區文化館在總分館制建設中,完成了區文化總館、10個街道的文化分館和38個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任務, 10個街道綜合文化站二級站評估定級全部達標。
近年來,該館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優化資源配置,以街道文化站(分館)、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基點,加強與街道、村兩級組織的溝通、協調,圍繞文化活動、藝術演出、陳列展覽、講座培訓、文化沙龍、創作輔導、非遺展演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動員社會團體及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創建工作,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服務大眾的文化惠民活動,高質量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霞山區文化館本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開設了“紅色課堂”免費培訓活動。激發老、中、青不同年齡層次對傳承紅色黨史的學習興趣,讓群眾們體驗式、交互式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創新地把培訓和紅色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廣大群眾對祖國和對黨的熱愛之情。堅持定時定點組織文藝團隊進入公園、社區等公共場所,在百姓散步休閑的時間,開展文藝演出,讓群眾自覺地參與到我們的文化活動中來,將紅色精神傳遞到大街小巷。同時,霞山區文化館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推出“紅色課堂”、“非遺課堂”、“少兒紅色游”等創意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與免費培訓教學“互融共推”。今年7月開始,霞山區文化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創新開設免費的暑期及秋季“紅色課堂”系列培訓共28個班別,有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美術、舞蹈、古箏、太極拳、小主持人、中國舞等,其中館內少兒班19個,成人班7個,送培訓進湛江市第十四小學少兒班2個,總共學員580人。
霞山區“粵曲集市”是粵西地區唯一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第三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示范項目。霞山區的粵劇粵曲文化藝術有著優良的傳統和良好的群眾基礎,自該示范項目從2019年10月落地推進以來,霞山區文化館配合霞山區文化旅游體育局精心策劃籌備,采取了文藝匯演、原創作品及精品專場演出、粵曲文化圖片展、粵曲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傳承唱響“粵曲集市”文化品牌,累計開展活動達50余場次,參加人數達3000多人次。今年霞山區“粵曲集市”文化周在霞山區步行街舞臺、霞湖公園舞臺、霞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湛江市第十四小學、湛江市第三十七小學、霞山區海濱街道社區等地連番上演。此次文化周共開展了178場粵曲文藝匯演,3場粵曲文化圖片展覽及1場粵曲名家精品講座,吸引了我市上千名粵曲愛好者前來觀看欣賞,成為了我區一項具有特色亮點的文化品牌項目。
霞山區文化館積極開展“送戲下鄉”品牌活動,秉承面向社會服務百姓的宗旨,極大地滿足基層群眾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多年來分別以“謳歌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唱響新時代 共筑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主題開展了80場送戲下鄉演出活動,其中活動形式包括雷劇、歌舞文藝演出、戲劇曲藝巡演等,已為霞山區10個街道共27個村莊送去了基層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霞山區文化館努力打造“公園文化”金字品牌。從2021年開始,為了激發館內的文藝團隊的積極性,在區文化旅游體育局指導下,每周末聯合霞山區禁毒辦、海濱街道、海淀派出所、海濱街道文化站(分館)和藝術團聯合在霞山觀海長廊、人民廣場等舉行 “公園文化助力休閑健康”的“公園文化”活動,通過這些群眾文化宣傳匯演,以業余舞蹈、歌唱、伴奏文藝愛好者載歌載舞,以歡樂的歌手和優美的舞蹈表演與民同樂,向市民展現積極向上,文明向善、永遠跟黨走的精神風貌。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創新公園群眾文化平臺,推動霞山區的群眾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來源:湛江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