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附二院開設湛江市首家夜間門診。通訊員 李志濱 攝
“夜間門診極大方便了我們上班族!”
“上線了智能影像云平臺,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個人電子報告信息和影像數據信息,太方便了。”
“家門口就可以接種到新冠疫苗,這臺新冠疫苗流動接種車真不錯!”
“為巡回義診點贊!”
……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不斷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多方面、多角度,主動把醫療服務戰線往前靠,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為社會提供高質量健康服務,免除群眾健康后顧之憂。
廣東醫附二院啟用粵西首臺新冠疫苗流動接種車。通訊員 李志濱 攝
對接基層往前靠,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
11月23日,廣東醫附二院醫聯體合作調研組經過近半個小時的航渡,抵達硇洲衛生院,與硇洲衛生院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并簽署產科(產前診斷)專科聯盟合作協議。
“作為醫聯體合作牽頭單位,我們主動到基層衛生機構調研交流,就是要直接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為我們的醫療支持提供依據。”該院發展規劃部部長、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張海珍表示。
“構建了醫聯體合作以后,特別是在轉運急危重癥患者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硇洲衛生院負責人回顧了構建醫聯體合作以來的合作歷程。
“我們希望附二院能繼續在雙向轉診、技術支持、人才隊伍建設、業務骨干派遣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各項合作流程與體制機制……”在各醫聯體合作單位調研時,調研組成員仔細記錄著各合作單位的需求。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就提出,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或者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的醫聯體。
“廣東醫附二院作為三級醫院,我們要打好醫療服務主動仗,前來調研了解需求,而不是等靠要。”該院黨委書記蔡定彬在調研座談時指出,要發揮醫聯體牽頭單位的義務與責任,在人才培養、醫療技術支持等方面,持續攜手,抓住重點,不斷從多方面、多角度開展合作、幫扶,共同積極探索更多合作新方式、新途徑,從多個方面加強合作。
就在醫聯體合作調研組前往硇洲、湖光、太平三家衛生院開展調研的時候,在東海島東簡鎮的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東簡醫院里,廣東醫附二院中醫科醫生孫玉香像往常一樣正在為當地患者提供中醫理療服務。而與她一同在東簡醫院開展技術支援的還有來自廣東醫附二院各科室的技術骨干,他們在當地醫院的急診、綜合、婦產等科室出診。
東海島,被譽為湛江的工業“引擎”,島上集中了巴斯夫、寶鋼、中科煉化等大型產業項目。2020年5月,廣東醫附二院與經開區東海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正式簽署委托管理合作協議,東海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正式委托廣東醫附二院管理,成立了東海醫院管理中心,全力保障新入島的企業工作人員、當地居民數萬人的健康,服務湛江經濟社會發展。今年護士節,廣東醫附二院的醫務人員主動對接寶鋼湛江鋼鐵公司,全力為企業數萬員工接種新冠疫苗,讓企業職工就近得到疫苗接種,便是生動的體現。
作為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首家揭牌成立的托管醫院,東簡醫院整體與廣東醫附二院優質醫療資源實現對接,由此帶來的是醫療技術骨干的入駐、胸痛中心救治單元建設和卒中中心網絡醫院簽約等一系列醫療服務,讓當地患者就近享受到市區優質醫療資源。
除了對接基層需要外,該院還創新開展“百年傳承醫心為民”巡回醫療義診活動,進企業、進校園、進鄉鎮,在每周一、周五、周日進行巡回義診,提供咨詢、義診等便民惠民服務,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同時,義診現場還準備了彩超、骨密度檢測等醫療設備為群眾進行免費檢查,為群眾送醫送藥送健康。
院內服務往前靠,讓群眾就醫體驗更加舒適
11月22日起,該院在湛江市率先開設夜間運動損傷康復、中醫門診服務,每周一至周五18時至21時開啟夜間門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上班一族,特別是白領一族,難免會有頸椎病、各種勞損等等身體上的疼痛:“平時上班忙,很難有時間去做診療、治療,很多時候就只能自己拿些藥膏貼貼,自己捶捶捏捏,要不就去一些私人按摩機構按摩一下,但總不及醫院規范的診治好。”市民梁女士說。
“我們開設的夜間診療服務就是滿足因為上班忙、上課、沒人陪等原因,白天沒時間前來就診的患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燦表示,面對患者的需求,醫院將持續優化有關服務流程,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果說夜間門診的開設是在“做加法”,讓患者有更多時間前來就診,那么廣東醫附二院今年以來著力加強的信息化建設就是在“做減法”,讓患者就診時更加節省時間。
8月4日,粵西地區首個智能影像云平臺在該院正式啟用,該平臺實現了醫院放射、超聲、內鏡、體檢、介入科室的統一醫技流程服務,統一影像云存儲、統一醫療協同會診服務,AI人工智能質控、BI數據管理服務,更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功能強大的3D臨床先進影像應用。
與此同時,該院還推出了互聯網數字膠片服務,就診患者可通過微信關注醫院公眾號,在檢查報告中獲取個人電子報告信息和影像數據信息,真正實現了云存儲、云瀏覽和云分享。在會診、轉院及轉診過程中,無須隨身攜帶傳統的影像資料,醫生均可通過二維碼或鏈接分享在電腦中查閱到患者信息。
“下一步,我們還將把影像云服務納入醫院醫聯體建設之中,通過影像云平臺將服務延伸到托管醫院和醫聯體合作單位。”該院信息中心主任陳月華表示。
“上線了智能影像云平臺,讓我們患者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個人電子報告信息和影像數據信息,還可以分享,以后用起來就方便了許多。”患者鄭先生說。
疫苗接種往前靠,讓群眾便捷獲得免疫屏障
“廣東醫附二院醫務人員開著疫苗流動接種車,進村入戶為我們接種新冠疫苗,高效便捷,值得點贊!”村民林先生每次提及疫苗流動接種車時都贊不絕口,他口中的疫苗流動接種車指的就是該院率先在粵西地區啟用的首臺新冠疫苗流動接種車,這輛接種車開進了鄉村、企業、企事業單位,為廣大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該院在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以來,主動瞄準疫苗接種當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主動對接服務,把疫苗接種的“戰線”向前推進。在高校、在中學、在企業、在社區、在海島都活動著該院的疫苗接種隊伍的身影。
如果說廣東醫附二院主動對接,深入多地開展疫苗接種是將接種戰線前移,讓群眾能更便捷接種,那么在疫苗接種過程中一些細微舉措的“向前靠”則是讓大家更加舒適地接種。
“白衣天使,謝謝您!”“醫生加油,你辛苦了,長大后我也要像你那樣哦!”“白衣天使,你真好!”……在該院新冠疫苗接種點,正在為3至11歲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現場有一塊“接種疫苗,我勇敢”留言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貼滿了孩子們的留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接種疫苗有其特殊性,所以我們針對實際情況,做了‘三前’舉措。”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前”就是提前安排部署,通過公眾號等平臺提前公布有關新冠疫苗接種調整事宜,讓家長和社會各界充分知曉;提前對醫護人員進行有關針對性培訓與指導,讓醫護人員在接種工作中做好預判;將有關疫苗接種準備環節進一步前置,讓接種流程更加順暢。
此外,該院還為前來接種的兒童及家長提供暖心服務,為他們送上免費的涼茶和牛奶,并針對人員較多的情況優化等待與觀察區域。
“服務意識往前靠,服務工作往前做,更加了解群眾就診當中的需求、痛點。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困難與問題,讓醫療服務體驗更加舒適,也免除了群眾的健康后顧之憂。”廣東醫附二院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