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并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律軌道,由“家事”上升為“國事”,引發廣大家長關注。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家庭教育就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導,《家庭教育促進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家庭教育促進法》中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父母應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這無疑抓住了當前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鍵。
廣大未成年人身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是網絡游戲的主要用戶群體。中小學生一旦沉迷網游,不僅影響學習成績,而且會對心智、情緒、身體健康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
根治孩子們的“網絡游戲沉迷”癥,家長要首擔其責。解鈴還須系鈴人。一些家長對孩子沉迷網絡是默認許可的。他們自己就是網絡的俘虜,一有時間就在玩手機,甚至對網絡游戲也樂此不疲。在孩子眼中樹立了“沉迷”網絡的“榜樣”。有些父母對孩子玩手機持放任態度,將其作為打發孩子時間、安撫孩子情緒、誘導孩子“聽話”的教育手段。更有甚者,有部分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身份而繞過實名認證,注冊游戲賬號,致使其沉迷網絡游戲有恃無恐。戒除孩子們的網癮,首先要摒棄溺愛、放任等不當家教,同時注重用自身良好的網絡素養教育孩子,帶頭遠離手機網絡游戲。父母還要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國家把“家長對子女沉迷網絡的管教職責”寫入法律,意味著父母對“防沉迷”的責任已從“監護”層面升格為“法律”義務。家長一旦疏于管教岀了問題,須接受批評教育、勸誡制止、予以訓誡等處罰措施,后果是很嚴重的。
家庭教育是一門厚重的學問,通過立法有利于增強家長的責任感,有利于指引父母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有利于幫助家長化解教育焦慮,從困惑中走岀來。家長面對網絡的挑戰,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涵養正氣定力,采取有效應對措施。要努力改善親子關系,加強親子陪伴。家長不妨多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讓孩子們更多接觸到網絡虛擬世界以外的真實世界。家長還要注重和孩子們平等交流,搞好言傳身教,發現孩子們接觸到不良信息時及時正確引導,防止孩子們掉入沉迷網絡游戲的泥潭,真正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都重視起來,行動起來,共同擔當起教育監管的責任;共同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尊嚴;共同營造干凈清朗的青少年網絡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