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記者 李忠 攝
“從門診來看,最近一個月,來就診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流感確診病例較上月增多,兒童病患數量增長尤為明顯。”據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介紹,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的高發季。這期間,不少人出現比普通感冒更嚴重的癥狀,發燒、頭疼、精神不好、嘔吐腹瀉、全身癥狀明顯等,甚至有些人還會持續高燒不退。
日前,據國家衛健委專家研判,今冬明春可能存在流感和新冠疊加流行風險。做好秋冬季多病共防,防止疫情疊加至關重要。那么流感和普通感冒、新冠肺炎有什么區別?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流感?近日,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呼吸內一科負責人易震南主任醫師向《湛江日報》的讀者解答和支招。
普通感冒與流感有什么區別?
★流行程度不同
普通感冒也就是俗稱的“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可能發生于全年的任何季節,冬、春季節更易發生。普通感冒多數是散發性,不引起流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致的疾病,傳染性極高,可以短時間內在大范圍人群中流行,流感流行常見于冬、春季。
★ 癥狀不同
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如無并發細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的潛伏期通常為1~3天,起病很急,一開始就發燒,體溫可高達39℃~40℃,畏寒、全身不適、頭昏頭痛、四肢酸痛、打噴嚏及流涕,高熱持續3~5天后,全身癥狀減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逐漸加劇。
★ 治療方法不同
普通感冒主要是對癥治療,一般很快能痊愈。流感的臨床治療,一般會選擇抗病毒治療。
流感與新冠肺炎有什么區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是1~14天,多為3~7天,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為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以高熱、頭痛、乏力、眼結膜炎和全身酸痛等中毒癥狀為表現,而呼吸道卡他癥狀輕微。流感可分為單純型、胃腸型、肺炎型和中毒型,潛伏期1~3天,有表現的流行和爆發,急性起病出現畏寒、高熱、頭疼、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癥狀,鼻咽部癥狀較輕,可有食欲減退。胃腸型者伴有腹脹、腹痛、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兒童多于成人,肺炎型者表現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有全身毒血癥狀,嚴重者可致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目前國內的“新冠防控”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流感與新冠可能交替存在或同時出現,請大家不用恐慌、注意防護,采取媒體宣傳的正確防護措施,避免進入人員密集的場所,就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病毒的傳播。
如何治療流感?
★ 注意休息和飲食
流感發病期間,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做激烈運動,注意休息。
★ 對癥、支持治療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給予解熱、鎮痛、止咳、祛痰等處理,腹瀉病人注意補充電解質。
★ 抗病毒治療
流感臨床治療一般會選擇奧司他韋(達菲、可威)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主要防止重癥流感(如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現;金剛烷胺類藥物在發病初期可減輕癥狀、縮短病程,如流感繼發細菌感染,可適當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怎樣預防流感?
★ 勤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過的地方存活3個小時,衣服要勤洗勤曬,同時要養成飯前飯后洗手的好習慣,不食用不衛生的食物。
★ 多喝水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內粘膜保持濕潤,能有效發揮清除細菌、病毒的功能;充足的水液代謝有利于病毒清除,并防止脫水癥的發生,而脫水癥則是感冒的并發癥之一。
★ 減少焦慮和壓力
現代人生活、學習壓力大,包括兒童也是,壓力會引起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上升,導致免疫系統反應降低。因此,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留出休息、娛樂時間,成年人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 睡眠充足
一般情況下,人類每天需要10~14小時睡眠時間,且需要在沒有夜燈的黑暗環境中才能保證褪黑激素分泌,得到充足休息,從而增強免疫力。研究證明電磁頻率會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建議盡量不要在房間內擺放電子設備,或者睡前也可以拔掉插頭。
★ 適當運動
天氣好時應多到戶外活動,適當的運動能提高身體體能,增強抵抗力。
★ 注意飲食
給流感病人吃消化性的流質飲食,比如菜湯、稀粥、蛋湯等,或者吃清淡少油的食物,這樣既滿足營養的需要,又能增進食欲。
★ 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流感疫苗在我國屬于二類疫苗,居民自愿、自費接種。有接種流感疫苗意愿的接種對象,應到當地疫苗接種點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