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公示了2021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擬入選人員名單。其中,積極筆耕鄉村文化、巧思能干的徐茂能,成為湛江此次入圍的兩人之一。
徐茂能。記者 歐陽澤 攝
他常常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各條鄉村訪古采風,策劃設計文化旅游作品、文旅工程。他擅長以村史為據,撰寫對聯、詩歌、村歌、村賦。他善于提煉村史人文故事,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鄉村文化景觀,豐富了鄉村文化旅游內涵和表現形式,使其成為本土鄉村旅游的亮麗文化景觀。在文化和旅游活動、寫作、交流、策劃、講解、顧問等方面,他同樣表現突出。
近日,記者對徐茂能進行了專訪。
徐茂能(左)在基層采風中。(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愛好
深入鄉村訪古采風 鉆研鄉村歷史文化
今年52歲的徐茂能出身農民家庭,后來學醫,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利用業余時間深入鄉村訪古采風,對古村、古跡、民俗進行深入研究。
徐茂能經常下鄉采風,同其他老師、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利用無人機地形航拍并觀察鄉村地貌,對鄉村有更全面和深入了解,更好推進文旅策劃工作的開展。他研究村譜族譜,對村史有全面了解。他采訪村里長者,從長輩們的口中了解最真實、最豐富的歷史,使鄉村文旅工作的開展更接地氣。他以村史為基礎,通過撰寫對聯、村賦、村歌,利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推廣。他善于挖掘村史亮點,將其打造成文化景觀。他還擅長指導藝術創作,通過歌舞表演、文化館展示、影視劇拍攝等方式將村史生動地展現給大眾。
“我習慣每天早上7點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寫半小時的推文。”互聯網和信息爆炸時代,徐茂能與時俱進,開設了自己的美篇號“圖文并茂能編”,截至今年12月初共發表了639篇文章,其作品被閱讀26.4萬次。他還開設了個人抖音號“漢韻唐風”,進行文旅宣傳,對雷州半島鄉村文化旅游進行大力介紹和推廣。他還是湛江日報、湛江晚報的通訊員。截至目前,他一共撰寫了十萬字以上文化和旅游策劃、推廣相關文章,在湛江日報、湛江晚報刊登文章三十多篇。
發掘
精心策劃設計 助力鄉村振興
徐茂能精心策劃設計鄉村文旅,他對麻章區太平鎮、麻章鎮和遂溪縣樂民鎮、城月鎮、建新鎮等諸多村莊進行采訪和考察,并編撰鄉村文化振興方案,以超前意識和理念助力打造美麗鄉村。
他積極參加學者調研,樂當文旅客座顧問。他受麻章區政協調研組邀請,在太平鎮通明漁港文旅開發、現代漁港建設、白鴿寨水師海戰文化發掘利用等方面積極獻計獻策;為麻章區多條村莊文化旅游特色村編撰申報資料,其中多條村莊獲推薦并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不久前,他作為文化策劃人,為湖光鎮外坡村撰寫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申報書,助力該村獲批并掛牌。他謀劃產業和文化融合,助力世喬村“村企學”實踐基地正式掛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思考
雷州半島底蘊深厚 鄉村文旅大有可為
對于雷州半島鄉村文化旅游建設,徐茂能有很多思考。對于雷州,他建議在雷州建一座大牌坊,牌坊鐫刻對聯,將雷州“天南重地”的人文歷史精華濃縮于此。結合南渡河文化,通過文旅建設在南渡河旁重點發掘和打造雷州窯文化景觀,將第三產業同第一、二產業相結合。打造雷州歷代名人文化長廊,提高大眾對雷州歷史文化的關注和重視。對于徐聞,他建議將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解放海南島戰役啟渡港、貴生書院文化等相結合,在南極村建一個文化大觀園。對于麻章,他建議發掘和打造太平鎮廬山村好教勤學風氣的書塾文化品牌。對于吳川,他建議講好林召棠等名人的故事……
徐茂能認為,鄉村文化無處不在,鄉村文旅大有可為。“雷州半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只要肯沉下去細心研究,村村都有特色,處處可造美景。我將繼續努力,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