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傳部和市直屬機關工委聯合主辦“七一重溫入黨誓詞”主題日暨紅歌快閃活動。記者 殷翊展 攝(資料圖片)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回望過去五年,我市堅持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明顯成效。五年來,我市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升。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我市大力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深入開展“十百千”干部回鄉促脫貧攻堅行動,全市176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全部“摘帽”。優化干部“育選管用”全鏈條,建立市管干部政治表現檔案,創新推進“四個全面”績效考核,高質量完成縣鎮村三級換屆工作,一批高素質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縣鎮領導班子。強化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借“雙區”建設、與海南相向而行等東風招才引智,人才總量穩定增長,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五年來,我市持續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現一屆黨委任期內市縣巡察全覆蓋,強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監督,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等重點工作有力有效。
紅星大道傳承紅色基因。記者 李嘉斌 攝
落好黨建一顆“子”
激活發展一盤“棋”
五年來,我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堅定理想信念、改進作風、激勵擔當作為等問題,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升,以黨建引領一顆“子”,激活湛江發展一盤“棋”。
“榕樹下”百姓課堂、“圩日講習所”、“老干部宣講團”……我市創新舉措,以“陽春白雪”融入“下里巴人”,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方針政策送進基層。同時,建立了黨的生日、扶貧濟困日、黨員活動日、駐點聯系群眾日“四個日子”黨日活動制度,開展“換位體驗為民服務活動”,聯動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為民辦實事13萬多件、包案化解信訪事項400多件,認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
近年來,我市聚焦基層黨建薄弱環節,強力推進兩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基層黨建規范提質行動、基層組織力“抓落實、補短板”行動、“十百千”干部回鄉促脫貧攻堅行動……強化基層黨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去年我市在全省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中被評為“好”等次。
近年來,我市以點帶面遞進式整頓176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推動“后進村”變“先進村”,全部“摘帽”并清零。同時,我市巧念“選才經”,全市完成1970個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領頭雁”,激活“能量源”、培養“潛力股”、打造“生力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不斷鞏固提升。
2020年初,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湛江在全省率先印發《關于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緊急通知》。頃刻間,湛江大地1.3萬余個基層黨組織和數以十萬計的黨員紛紛響應組織的召喚。
“我來!我是黨員,應該沖在最前線!”黨建引領,黨員先行,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哪里任務艱險,哪里就有黨組織做堅強后盾、哪里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
大戰大考煉真金。在這場抗疫斗爭中,全市7700多名市縣機關黨員干部、1100多名“十百千”回鄉干部、260多名第一書記下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市、縣、鎮三級領導干部掛點聯系和指導所有鎮(街)、村(社區)科學開展防控工作;全市1970個村(社區)、9837個綜治網格與4.2萬個黨建網格融合聯動,做到排查管控“零死角、無盲區”,筑起保護群眾生命安全的“防火墻”。他們用“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吳川市水口渡橋檢查口,黨員干部頂著烈日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記者 張鋒鋒 攝
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方法
真正用好用活人才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市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通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健全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從“頂層設計”上強化人才工作合力,強化人才工作宏觀指導,同時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各人才工作部門協作“精準發力”,并通過健全考核問責制度,定好“風向標”、用好“指揮棒”,強化責任落實。當前,我市將人才工作納入縣(市、區)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內容,落實9個縣(市、區)、1個國家級經開區人才工作績效考核。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健全人才政策體系,推動出臺招才引智30條,配套專項政策20多項,涵蓋人才認定、激勵、保障全鏈條,在人才引進培育、使用激勵、平臺打造、服務保障、管理體制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創新與突破,形成高層次人才“1+N”配套政策,共落實優惠政策10000余次、籌建人才公寓1600多套。
順利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需要發揮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我市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借“雙區”建設、與海南相向而行等東風招才引智。支持湛江灣實驗室建設,建設人才驛站“市總站+85個分站+13個服務基地”網絡,與廣州簽署“核+副中心”組織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協議,近5年共引進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團隊58個,累計引進1600多名高層次人才。
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是引領干部干事創業的指揮棒。我市注重聚焦中心工作,把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大項目建設等戰場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大熔爐”,建立健全日常跟蹤、近距離考核的“知事識人”考察機制,加大干部交流輪崗力度,積極探索發現人才、使用人才舉措,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
同時還致力于做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實施“人才下鄉、干部還鄉、能人回鄉”計劃,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基礎。特別是,扎實開展“關于推動人才下基層送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六大行動,通過力爭選派一批科技人才、下沉一批專業人才、回引一批優秀人才、培育一批實用人才,推動人才服務鄉村發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各類別專家人才、科技特派員2.3萬人次,推動612名高層次衛技人才下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扶,培養農村實用人才42.6萬多名。湛江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經驗,得到《中國組織人事報》頭版關注。
特別是在“頭雁”型人才培育方面,我市開展了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共招錄500名村黨組織書記學員上大學,全市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村黨組織書記占比提升33%。同時,推動建立村級后備隊伍庫,健全專人幫帶、動態管理、集中輪訓、跟蹤考察等機制,發現培育年輕后備干部人才3980多名,每個村(社區)不少于2名。
“湛江人游湛江”紅色旅游團參觀市博物館“粵桂邊區革命歷史展”。記者 張鋒鋒 攝
全面從嚴治黨
利劍高懸凈化政治生態
五年來,我市以不變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奮力譜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篇章。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創新推進紀律、監察、巡察、派駐、審計“五個監督”貫通融合,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證。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9514件,處分7092人,其中處級176人,科級1091人,移送檢察機關414人,主動投案1176人。
我市緊盯“四風”老問題新動向,加大暗訪、曝光和查處力度,深入治理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維護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等突出問題,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中發揮職能作用。五年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48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499人;市紀委監委通報曝光典型案例76起。同時,認真貫徹“三個區分開來”原則,準確把握容錯糾錯政策,出臺查處誣告陷害、為黨員干部澄清正名系列制度,激發干部擔當作為。
五年來,我市深入推進“三不”體系建設,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聚焦政法、國企、民生等重要領域,重點查處一批大要案,嚴肅查處寧智強、梁槐黑社會性質組織等團伙背后的“保護傘”以及徐聞“氣霸”張祖坤案,以高質量“懲腐打傘”助力掃黑除惡勝利收官。出臺“一把手”監督10項措施,強化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突出“雙述評、雙監督、雙公開”,組織33名縣(市、區)和市直單位黨組(黨委)書記在所在單位、市紀委全會上述責述廉。
查處雷州市“扶貧牛”“扶貧車”系列案、吳川市塘頭社區扶貧產業資金侵占案……我市深入開展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以來,做實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助力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五年來,全市巡察提前半年實現有形有效全覆蓋,圓滿完成對873個單位黨組織、1944個村(居)黨組織巡察全覆蓋任務。截至2021年11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巡視巡察移交線索立案971件,處分558人。巡察亮劍,把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引向深入,一批“爛樹”被拔掉,一批“病樹”“歪樹”得到及時修正,促進“森林”生態持續向上向好。
五年來,我市堅持創新開展全市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培訓班、新提任市管領導干部集體廉政談話教育活動,制作警示教育片和明查暗訪片,深化以案治本,強化警示震懾。編印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警示錄、懺悔錄,組織領導干部現場觀看庭審,編發領導干部配偶的“微家書”,持續推進廉政教育基地更新完善,征集廉潔公益作品,投放本地特色廉潔公益廣告,大力營造崇德尚潔、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走好新時代趕考路。新的征程上,我市將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