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村民來到“大米銀行”用糧卡“刷”了絲苗米。記者 李忠 攝
12月25日,吳川市吳陽鎮那郭垌村村民李翠蘭來到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的“大米銀行”,用糧卡“刷”了5公斤絲苗米,兌現了該公司對農民“藏糧于技”的承諾。據悉,“大米銀行”開通三年多,目前糧卡用戶已突破500人,有效破解農民儲糧、賣糧、加工等難題。
2018年3月,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打造廣東省首家“大米銀行”,集“大米加工廠+稻谷烘干廠+恒溫貯藏倉庫+店面”等服務功能,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搭建平臺,農戶生產的稻谷可以放進公司糧倉存放,需要時可以前來取回,解決農戶“儲糧難”問題;同時,農戶可以直接賣糧給公司,換錢以后再購買大米,解決農戶“賣糧難”問題;農戶也可以帶稻谷過來加工,或者兌換不同品質的大米,解決“加工貴”難題。
公司負責人林家如說,“大米銀行”開通以來,越來越多農戶實現“存糧在家”到“存糧到庫”“藏糧于技”的轉變,希望繼續做大做強這個平臺,為農戶或合作社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務,消除農戶后顧之憂,調動農戶種糧的積極性,促進農業增產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林家如是一名“80后”返鄉創業青年,2014年回到家鄉吳陽鎮創辦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開啟“新農人”生活。目前,她將公司打造成一家集優質糧食種植、倉儲、銷售及研發于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承包土地6200多畝,年產稻米4500噸、蔬菜6800噸,年產值超過2200萬元。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三農”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重點做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工作。在這方面,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的“大米銀行”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嘗試,在保糧食和謀發展兩大命題中,作出了精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