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用情用心服務好群眾。 通訊員 吳江榮 提供
12月26日,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立的全國首家義工“幸福銀行”迎來了10周年紀念。十載春秋寒暑,一批又一批項目義工為人民群眾獻愛心、辦實事,用無疆大愛切實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為無數病患家庭帶來溫暖與希望。
“幸福銀行”,是將義工每次服務的時長記錄到“幸福存折”中,當義工或者其親人有需要時,便可享受對等的服務;義工也可根據自身星級等別及類型,用時長兌換培訓、健康體檢等回饋。
目前,義工“幸福銀行”累計注冊義工8468人,服務群眾超過40萬人次,服務總時長超21萬小時,共打造出22支實務義工服務隊伍,建有定點義工服務站43個(院內外),設有大病救助服務平臺、百歲老人愛心服務基地、醫普惠明工作室。
自創建以來,義工“幸福銀行”依托高等醫學院校背景及醫學專業優勢,打造了一支黨員義工為引領,以專業醫務社工為指導,以醫學系/社工系大學生義工為主體,醫護義工及社會義工相互交融的醫務社會工作隊伍,建立了國內首創的“1+4”五工聯動組織模式(黨員義工+醫務社工、學生義工、醫護義工、社會義工),完善了招募登記、崗前培訓、人員管理、項目實施、服務督導、績效兌換等工作制度,成功塑造了義工“幸福銀行”這一本土醫務義工服務品牌。
回首十年,義工“幸福銀行”志愿隊伍積極為患者辦實事、獻愛心。其中,“‘醫’路有我”服務已累計服務門急診患者超過15萬名;院內設置義工服務站38個,為住院患者提供簡易護理、護送陪檢、情緒支持等服務。安排專業理發義工為500余名住院患者提供免費理發服務,安排專業教師義工及醫學生義工為400余名住院患兒免費輔導功課。
針對癌癥晚期患者,團隊深入城市或農村居民家庭進行生活照料和康復輔導,10年來開展臨終關懷及心理支持達8700人次;項目啟動醫療精準發力——助力健康扶貧計劃,6年多來進駐扶貧村14個,開展各類活動45項;堅持為本地殘疾人特殊學校開展康復輔導、義診服務長達18年。
針對醫院大病患者醫療費用籌措困難、因病致貧等問題,項目“大病救助服務平臺”于2020年11月落成,助力醫院打造廣醫附院大病救助服務平臺,設立醫院大病救助專項基金,創新“大健康社工+醫務社工”社工服務模式,為院內大病患者及家屬提供經濟救助和人文關懷。平臺成立僅一年時間,便為全院大病患者提供咨詢救助服務達4128人次。
成立至今,義工“幸福銀行”、義工“幸福銀行”黨支部及助力醫院共獲國家級榮譽19項、省級榮譽55項、市級榮譽10項及多項科普工作成效。先進事跡被收納入“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館;今年,該黨支部通過了全國首批“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廣東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驗收。
未來,義工“幸福銀行”將積極響應建設“健康中國、健康廣東、健康湛江”的重要戰略部署,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載體,全面優化健康服務,推動廣東醫科大學的“大健康”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和附屬醫院的“大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來源:湛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