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五年回眸,湛江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高——

翻開“城”長日記 滿眼“湛”放精彩

2022-01-08 10:40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文/記者 朱明杰 潘潔婷

漫步南北橋河畔——水質清澈潺潺東流,城區街道干凈整潔,兩旁樓房煥然一新,追求美好、為夢想拼搏的人兒正在路上奔波……過去五年,湛江的夜景靚了,城市美了,海灣更藍了,一座綠色、生態、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悄然崛起。

在湛江金沙灣片區,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記者郎樹臣 攝

正是花開爛漫時——2021年,我市聚焦民生實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新建改造50個家門口的“小游園”,全面落實“河長制”,超八成財政用于民生支出……自信、富足、淳樸的笑容躍于人們臉上。

我們很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國富民強、國泰民安;我們更奮發,努力為這樣的時代續寫故事、揮墨添彩。

2022年元旦,金沙灣畔鮮花簇擁。記者 李波 攝

城市發展迎來破繭蝶變

從金沙灣遠眺調順島,是500億投資的湛江全域旅游首個重點項目——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將打造集文化地標、商業娛樂、海灣休閑于一體的“海洋之心”,自項目落地以來,工程進展備受世人矚目。

去年5月,該項目文化旅游展示中心正式開放,徐徐向世人揭下神秘面紗,承擔起城市文化旅游展示窗口功能,游客可在此體驗湛江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見證城市未來發展規劃。假以時日,這里必將成為湛江“會客廳”“新名片”,更會成為粵西文化新地標。

“高質量的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綜合性項目建設,是提高湛江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湛江科技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副教授、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為民認為,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與周邊的金沙灣濱海休閑旅游區和金沙灣商業中心相呼應,將打造成為湛江文化、旅游、商業、休閑核心區,提升城市整體發展格局和水平,同時形成強有力的輻射和集聚效應,推動湛江第三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城市規劃者的不斷“落棋”,南海之濱將迎來破繭蝶變。2022年,湛江以打造現代化高品質城市為目標,實施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統籌實施西城片區、湛江北站片區、海東新區起步區開發,加快舊大天然—金沙灣—調順島片區改造、南油片區(首期)“三舊”改造項目建設,加大力度推進城中村改造,推動中心城區強芯提質。

在赤坎區達標花壇西南側小游園,市民在使用嶄新的運動設施。記者劉冀城 攝

百姓家門點綴盎然綠意

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需要精雕細琢才能彰顯魅力,在這一次次雕琢中,園林綠化是點睛之筆。

去年7月,坡頭怡海公園建成開放,綠道全長2370米,設置“城市客廳”“小城記憶”“軍港印象”“弄海濕地”等主題景區,以鋪裝、綠植、花海、回廊等不同造景手法,展現了坡頭形象、海東人文,讓坡頭群眾奔走相告,迫不及待地“打卡”刷屏朋友圈。

“坡頭人終于有自己的市級綜合性公園啦!”“漫步其中,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城市綠化帶來的福利,好爽!”家住怡海公園附近的陸先生對家門口的變化贊嘆不已。

全市新建和改造50個“小游園”,將公園綠地建設“答卷”填在了每個人的房前屋后、街道轉角,于細微處體現“見縫插綠、出門見綠”的科學綠化思想。“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62歲的梁阿姨感慨說,“現在的湛江空氣清新、滿眼是綠,沒事了到公園散散步,和老朋友聊聊天,生活多舒適啊。”

這些年,一場場關乎民生福祉、永續發展的綠色革命,給港城百姓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外地游客帶著孩子在赤坎老街留影。記者 李嘉斌 攝

擴容提質擁抱八方來客

除此以外,過去一年我市在道路改造、擴容提質方面下足功夫,城市綜合功能得到顯著提升——8條市政道路新建和升級改造完成,市區排水管渠清疏、片區雨污分流改造一期項目完成,清理城市“六亂”約13.27萬宗,治理城市違法建設112.47萬平方米,新建及改造公廁32座、垃圾中轉站19座。

赤坎“三民”路片區居民對突然熱鬧起來的老街小巷已經見怪不怪:越來越多旅游團走進廣州灣歷史民俗館、踏上青石階,在古商埠碼頭“遺跡”里驚嘆,尋找歷經百年依然保存良善的廣州灣風情;一群群外地學生和攝影師,流連忘返于舊樓街景旁,尋特色美食、打卡網紅景點,把“赤坎老街”的名氣越推越高。

“90后”羅茜在去年“十一”黃金周假期就充當起“半吊子”導游,帶著3名大學室友,探訪古商埠至“三民”路一帶的法式建筑,對她而言也是一次滿足獵奇的體驗。“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湛江人,但還是第一次走到赤坎老街真正的‘深閨密院’。”羅茜說:“原來古商埠碼頭這么大!許多老人在法式騎樓里過著寧靜安逸的生活,穿過碼頭的青石板階梯,就像跨越年代的時空隧道,讓人產生不真實的迷離感,舍友們都說這趟旅游太值得了……”

隨著城市體檢評估、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赤坎古商埠、霞山風情街等歷史人文街區進一步保護與開發,大數據經驗在文旅推廣上被廣泛應用,港城將以全新面貌,擁抱八方來客。

綠塘河濕地公園的荷塘和游人。 記者 李嘉斌 攝

防污治水繪就生態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傍水而生的湛江,大力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提高站位壓實責任,“河長制”已經實現全覆蓋。全市507條河流、4500多段河段、2657座水庫山塘信息全部列入河湖名錄、電子標繪,向智慧治水邁出堅實一步。

在菉塘河畔信步而行,只見一灣碧水穿城而過。繞河而建的公園內,市民怡然自得閑庭信步,有的三五一簇聊得興起,有的休閑垂釣自得其樂,構成了一幅天藍水清人和的安居畫面。然而就在一年半前,這條河還是飽受詬病的“臭水溝”。

“原來的菉塘河面經常漂浮垃圾、死魚,畫面不堪入目,特別是觀海長廊入海口,夏天臭味沖天,大家都會繞路走。”家住金地豪苑的譚先生笑著說:“經過大力整治終于改善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舒心。”

去年,我市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保持100%,完成30個入海排污口整治,金沙灣獲評廣東省最受歡迎十大美麗海灘,湛江灣入選廣東省美麗海灣,市河長辦被水利部授予“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湛江大地徐徐展開。

“粵菜師傅”帶動就業創業。記者 郎樹臣 攝

勇毅拼搏書寫時代篇章

從曾經無瓦遮頭到住進兩層小樓,從連溫飽都無法解決到如今有了穩定的年收入,吳川市黃坡鎮穩村曾經的貧困戶楊瑞玲充滿了感激:“扶貧工作隊帶我們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現在我們都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

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大決戰,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雷州半島上結出了甘甜的“扶貧果實”——全市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18條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81680戶、23373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深入實施以來,我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92萬人。

對于家中八口人的張鑫夫婦而言,能在疫情防控期間順利找到廚師和家政工作,并且兩人加起來的月薪已經超過兩萬元,讓他們對未來憧憬不已。“我們在市區租了一間房子,孩子也能呆在身邊,有良好的讀書學習環境,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安穩,為了家人也要更加努力!”張鑫真摯地說。

數載耕耘展壯志,濃墨重彩繪新景。這五年間,湛江的巨變已經在每個人的生活里體現,并且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展望未來,全市上下將勠力同心、勇毅拼搏,果敢走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不斷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篇章。

編輯:吳文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