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人才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資源,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隨著湛江發展定位和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也凸顯出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科技人才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在今年的兩會上,“人才工作”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熱點,他們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議,為湛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貢獻智慧。
市人大代表鄭漢文:
加大湛江市人才引進力度
我市近年出臺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但還存在人才租賃住房問題、人才工資問題、人才配偶就業問題、政策靈活度不夠等方面不盡完善情況。
建議湛江市政府進一步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從戰略的高度規劃制定湛江市人才引進方案,為湛江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盡快調研摸底、預估湛江所需人才種類和數量,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出臺“湛江英才計劃”,推出本科、碩士、博士學歷人才落戶補貼政策,海外留學生學費補貼政策,青年創新項目補貼政策,急需高端人才科研啟動和安家及落戶補貼政策等,以吸引湛江本地高校畢業生、外地湛江籍學生、外地人才落戶湛江。建立“湛江英才”網絡平臺,為企業招聘人才疏通渠道。
市人大代表王兆忠:
以差異化政策制定吸納人才
當前二、三線城市人才的回流現象,折射出人們在城市選擇方面回歸理性。在這種趨勢下,我們可以通過差異化政策制定吸納人才,為城市崛起提前蓄水“人才池”。
建議與廣州市建立聯動機制,拓寬人才掛職交流。廣州市作為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以“嶺南精英”計劃瞄準海外歸國人才,五年內在廣州培養出五名院士級別的人才。我市在建立聯動機制時,要轉換思路,變“搶人”為“借人”,設計科學合理的掛職交流方案,在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掛職交流和鄉村振興派駐幫扶之外,由國資系統牽頭協調駐粵央企、省屬國企的人才交流。
統籌人才政策包,完善培養、引進、使用配套機制。各大城市人才引進政策主要集中于落戶政策、生活補貼、租房補貼、就業創業等方面。這幾個方面的保障水平各有不同,不同經濟水平的城市之間差距非常大。建議在城市界面升級過程中,統籌考慮配套人才購房、租房優惠政策,打有準備的戰。
試水“拳頭產品”,謀求突破。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這一年輕人群體來說,選擇一座城,不僅看重政策優惠,還與就業機會、未來發展、生活等息息相關。與大城市激烈的競爭、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高昂的消費成本相比,我市具有明顯的自然環境優勢。在人才招納過程中,要加大城市品貌和政策宣傳力度。
市人大代表黃英彥:
加強本土應用型人才培養
人才的構成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塔中”“塔底”的基礎性人才,不可能大批量地從外地引進。這就需要我們在大量引進人才的同時,注重培養本地人才。
要以自主培養為立足點,加快提升人才素質。建立健全高素質人才培養機制,實施高素質人才培養工程。一方面,加強本地高校建設,加大對本地高校的財政支持,讓學生們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另一方面利用現有載體和平臺,大力開展高素質人才自主培養開發,推進行政管理干部、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