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是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我國著名的熱帶海灣城市和冬休旅游目的地。市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湛江大文旅開發的方方面面提出了真知灼見,建議我市把握機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大文旅開發賦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實現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面朝大海的徐聞南極村民宿。記者 張鋒鋒 攝
制訂全市大文旅產業十年規劃
九三學社湛江市委表示,文旅消費的升級將推動大文旅產業的升級,升級后的大文旅產業鏈條將不斷拉長,勢必極大豐富大文旅業態。
他們提出,希望我市科學制訂全市大文旅產業十年規劃,重點對可用于文旅開發的濱海岸線、地方特色文旅資源,特別是一些稀缺資源,如國家級非遺項目、珊瑚礁群、雷瓊地質分布帶、渡海作戰啟渡點、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等進行規劃管控,提煉出湛江文旅靈魂。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和大園區建設,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合理布局大文旅相關產業。
以文旅資源的“合”,成就大文旅產業的“活”。他們認為,當前全市文旅資源分散,旅游線路設計囿于一隅,一程多站式文旅起步晚,開發層次低,文旅聚集效應弱。建議全市“一盤棋”謀劃,統籌優質的文旅資源。一是推行分館制,統籌整合文化館、博物館、國有文藝團體,對重點資源及非遺傳承人、高端人才進行整合,尤其是解決特殊技藝人才的“傳、幫、帶”困難。給予他們開發涵蓋吃、穿、用、住、妝、玩、行等各個生活場景的文旅IP的動力。二是通過資本端對核心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清除歷史遺留問題,為旅游資源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掃除障礙。三是對相關文旅產業進行補貼或獎勵。設立湛江市文旅產業發展基金,補貼或獎勵本土文旅企業。以科技、流量、納稅額等為主要指標,特別是創造出現象級文旅IP的企業進行補貼或獎勵。形成政策引導,大眾創新+大文旅企業共同參與,融合私域流量、下沉市場、智能傳播、網紅經濟、達人營銷,創造出湛江本土的超級文旅IP。
打造“流量密碼”網紅景點
湛江地緣優勢明顯,城市風光旖旎。2020年,網劇《隱秘的角落》全國熱播,讓湛江也火了一把。但是,湛江的文旅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市政協委員馬冀、梁成章、林鴻聯名建議,要有的放矢,打造在全國擁有一定粉絲量、辨識度高、自帶“流量密碼”的網紅景點,并以此帶動全域旅游,精準推進大文旅開發。一方面需要精確選擇有代表性、可以短平快開發的目標,另一方面,希望政府牽頭規劃,完善配套,提升服務。
他們舉例說,硇洲島是中國最大火山島,島上遍布火山石獨特自然景觀、熱帶海島風情及眾多歷史古跡,島內百余家民宿,很適合打造成類似杭州莫干山的網紅民宿群;徐聞南極村擁有中國大陸最南端、南海合水線等獨一無二的資源,燈樓角、鹽鄉風情、風電長廊、珊瑚礁、特色民宿等景點可整合發展;還能夠以“尋找隱秘的角落”為主題,打造赤坎網紅老街……
發展大文旅,交通先行。他們認為,要加快推進全域旅游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依托高鐵、民航、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和連接景區、旅游點之間的道路,打造“快進交通系統”。
他們建議,依托廣東濱海旅游公路和市區海濱大道、廣州灣大道、騎行綠道、觀光步道和主干道旅游聚集區就近規劃建設一批停車場、房車營地以及觀景臺、特色餐廳、購物點等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打造綜合性“慢行游憩體系”。
應時代發展,智慧旅游規劃少不了。他們希望推進旅游大數據系統開發,集查詢、檢索、預訂等功能于一身,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推出多條線上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大數據分享、智慧聯網進行錯峰引導,保障游客的體驗舒適度;規劃建設城市旅游標識引導系統、游客集散中心和自駕游交通服務體系。
大力扶持特色民宿發展
市人大代表、廣東樟樹灣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宇提出,可通過打造特色民宿,充分展示雷州半島的特色文化,積極推進傳統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湛江民宿行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沒有符合本地實際的民宿發展規劃,分布零散,沒有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發展區域;目前沒有確定專管部門,民宿品牌市場定位模糊,沒有細分市場,也造成民宿主題不突出、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民宿經營者缺乏系統營銷意識。
針對扶持特色民宿,助力湛江大文旅開發,陳宇建議,湛江可充分利用濱海資源、農業生態資源和傳統非遺文化、地域文化,將之融入民宿設計,完善民宿建設的軟硬件水平,打造別具一格的湛江民宿。制訂湛江市民宿產業發展規劃,并將民宿產業納入湛江文旅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之中。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加強民宿設計及運營人才培養,激發民宿行業發展內生動力,加強行業監管,出臺規范措施,加強旅游內容營銷力度等。
陳宇說,民宿是網絡共享經濟的產物,希望各縣(市、區)旅游部門主動作為,推動本土民宿行業對接、融入國內外知名在線短租平臺;同時,整合特色民宿與美食、建筑、民俗文化等人文元素,建立湛江旅游網紅“打卡”地圖。充分發揮本地官方媒體的作用,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信息平臺多渠道推廣,為廣大游客提供直接、便捷、有趣的旅游信息綜合服務。
建設霞山“金海灣”沿海觀光旅游區
二十世紀9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說起湛江市的繁華區域,人們常提到的是霞山。但隨著湛江其他區域商業的崛起,特別是近十年來,赤坎區金沙灣一帶,藍天碧海、椰林樹影、高樓聳立,已逐步打造成湛江城市會客廳。赤坎區與經開區越來越繁華,而老牌商業區——霞山卻有些停滯不前,亟待改善和提升。湛江市人大代表林清提出了關于建設霞山區“金海灣”沿海觀光旅游區,進一步拓展開發觀海長廊功能作用的建議。
林清認為,霞山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旅游資源。雖然霞山觀海長廊早已是湛江人心中的旅游“打卡”網紅地,但當地濱海旅游發展整體上相對滯后,濱海旅游開發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可圍繞海灣建設、產業提升、海洋經濟、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做文章。
林清建議,整合濱海資源,建設霞山“金海灣”沿海觀光旅游帶,北起漁港公園,南至湛江港保利原點廣場,區域包括漁港公園、觀海長廓、海濱公園、漁人碼頭、保利海上大都會等,打造成集旅游觀光、商業購物、健身保健、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休閑區域,形成“赤坎有金沙灣,霞山有金海灣”的格局,全面提升湛江海灣城市的品位。
具體包括:延伸觀海長廊到保利原點廣場;進一步完善漁人碼頭建設;參照珠海灣仔海鮮一條街的模式,在霞山漁人碼頭周圍建設集餐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海鮮一條街”;通過舊城區改造方式,引進實力雄厚公司開發沿岸,打造郵輪碼頭、大型休閑觀光型購物中心,形成能與赤坎金沙灣媲美的休閑娛樂觀光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