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的興起為湛江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給“湛江制造”帶來了新機遇。自2020年5月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湛江市跨境電商業務運行良好,在湛江市穩外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8億元,居我省新批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第二。
2021年廣東省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農產品展銷會在湛舉行。這是職業經理人輪番上場,通過實操電商平臺推銷農產品。 (資料圖片)記者 李波 攝
我市跨境電商發展迅猛
自2020年5月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湛江市跨境電商業務運行良好,在湛江市穩外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8億元,居我省新批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第二。
跨境電商綜試區獲批后,我市迅速成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中國(湛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綜試區建設的方向、路徑和各方職責,并組建電子商務聯合會跨境電商分會,搭建起政府和企業聯系的橋梁,進一步暢通溝通渠道。
湛江市商務局出臺了《關于促進中國(湛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扶持辦法》,支持跨境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引導跨境電商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等11條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綜試區建設。同時,出臺《湛江市跨境電子商務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引導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
2021年4月29日,湛江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標志著湛江跨境電商綜試區“兩平臺”建設的“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已經全面啟動,湛江跨境電商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湛江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是依托廣東“單一窗口”基礎運行環境,實現跨境電商相關申報服務、物流服務、大數據統計分析等基礎服務,助力跨境電商、物流、報關等相關企業與海關等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實現有效監管和快速通關。同時,結合湛江跨境電商發展實際,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標準化的接入接口功能以及個性化應用功能,更好地發掘本地業務服務形態,減少重復建設和降低企業信息化投資成本,為湛江企業能夠快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提供平臺支撐。截至目前,已累計扶持湛江市2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較好地促進全市跨境電商業務發展。
“零小散”成發展絆腳石
兩會上,民革湛江市委員會關注到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及相關問題。經調研指出,我市跨境電商集聚帶動力不強,跨境電商服務配套不完善,跨境電商人才緊缺普遍化,跨境電商品牌缺乏競爭力,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培育慢等問題亟待解決。
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零、小、散現象比較明顯,大多數涉網經營企業規模較小,營運能力較弱,大多只是活躍在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上的“賣家”,沒有形成“研發+生產+銷售”的新型跨境電商公司,處于跨境電商初創階段。
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上線不久,配套服務功能不全,接入企業數量不多,應用案例和使用經驗做法還需繼續摸索;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申報認定工作剛啟動,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未能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的需求。
外貿企業普遍反映跨境電商人才招引難,特別是涉及跨境平臺運營策劃的核心人才尤為缺乏;優質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或者跨境電商集聚城市,造成企業跟著人才走,把電商運營中心遷移到電商發達城市,出現了人才引進難、企業流出快的“逆流”現象。調研顯示,湛江86%以上跨境電商企業都表示需要相關人才。
跨境電商品牌缺乏競爭力成亟待關注。很多外貿企業多為國外客戶貼牌生產,產品附加值低,自主研發能力弱,對品牌建設投入有限,造成海外市場開拓乏力。比如吳川的羽絨行業、拖鞋行業,廉江的家電行業等。
完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
未來我市跨境電商發展路在何方?民革湛江市委員會指出,不斷完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是當務之急。
他們建議:首先,提升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鼓勵本地企業與國際物流企業合作,加快吸引國內外優秀的跨境物流配送、貨運代理等企業入駐湛江跨境電商集群,整合現有物流配送資源,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最優的物流貨代、倉儲及配送等服務。其次,優化跨境電商支付服務。鼓勵各大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以解決支付服務配套環節比較薄弱的問題。加大湛江銀行業與國際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力度,提高湛江支付企業國際化程度。第三,拓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繼續深化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適用、好用、易用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精選經典案例通過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推廣宣傳,讓更多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效能。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申報認定工作,引導和規范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第四,提供跨境電商專業服務。鼓勵和引導本地電商服務企業將電商培訓、代運營、營銷推廣、平臺建設等業務延伸到跨境業務中,針對實體企業提供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培訓服務、運營服務、物流倉儲和網絡推廣服務。
在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品牌培育方面,一方面需要引導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外貿企業及傳統廠商尋求跨境電商出路,與亞馬遜、ebay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通過自營、代營等運營模式,自建海外倉和網路平臺等方式,將產品銷往全球市場。鼓勵外貿企業通過國際采購中心,直接“對話”海外終端消費者,并著力打造跨國企業和自主品牌。引導實體企業創新產品,在產品中添加智能化、個性化、創意性的元素,打造產品全供應鏈模式,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另一方,做好企業品牌培育。依托第三方服務商資源,通過企業投入、政府補助的方式引入專業代運營機構,暢通引流推廣、海外網紅推廣等方式,介入大型供應鏈體系,創建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品牌。此外,推動生產企業和知名代運營企業的合作,引入國際知名大賣家,雙方采用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合作模式運營品牌。
他們還呼吁,實施跨境電商人才的引進工程和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育工程,切實加強跨境電商人才保障。通過深化與本地跨境電商服務機構合作,對接省內外高職院校,選擇有意向在湛江發展的高校學生建立人才定制班。同時,也可以與湛江當地高職院校合作,在畢業前植入跨境電商的課程,推進本地技能實訓。
此外,加強跨境電商與實體經濟的互動發展,持續集聚人氣,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依托行業協會和電商協會,承辦各種類型的跨境電商活動,組織企業參加跨境電商選品大會、商家直采大會等跨境電商專業展會,實現湛江塊狀產業與第三方平臺、服務商對接,解決企業電商運營難題。加大政策扶持,加強典型示范,加深合作交流,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形成百舸爭流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