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來來回回跑好幾趟才能辦完一件事,現在跑一趟就能辦好了。”……在剛剛閉幕的市兩會會場上,不少來自企業的代表、委員給我市營商環境整治提升的成效“點贊”。
作為我市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開展“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讓群眾和企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也成為我市扎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的生動詮釋。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始終緊扣“辦實事、開新局”的總體要求,主動擔當作為,廣大黨員踐行初心使命,察民情訪民意,立足本職崗位開展為民惠民便民的服務,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聚焦頂層設計 上下聯動鼓實勁
學史力行,實干為民。我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重點工作統籌謀劃、部署推進,推動活動有序開展。
時間回溯到2021年3月4日,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
“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守人民情懷。深刻領悟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的要求,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要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結合‘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動員大會對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發出了動員令,也吹響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號角。
迅速動員部署——制定印發《“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指導推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組織召開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推進會,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全面梳理存在問題并部署推進舉措。
堅持以上率下——各級領導班子發揮“關鍵少數”作用,率先垂范,帶頭開展實踐活動,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結果”,確保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學踐結合動員——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緊密結合“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活動,把學黨史同推動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及時跟蹤問效——分批分步對各地各部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情況進行督導,推動各地各單位主動作為、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對列進重點民生項目清單的項目,抓好統籌協調、督促指導推進,用好“巡回指導+日常調研”兩結合模式,采取隨機抽查、明察暗訪、調研訪談等方式,及時跟蹤問效。
聚焦群眾所需 靶向施策出實招
群眾的滿意度,就是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
我市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經廣泛收集、征求意見,共征集民生實事項目927項,其中篩選100個群眾“急難愁盼”項目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市四套班子領導和法檢兩長帶頭認領民生實事項目72項。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927件“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項目已全部完成,切實解決了一批“老大難”“硬骨頭”問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防疫即是保民生。2021年年6月6日,吳川市出現一例本土病例,牽動著全市人民的心。我市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在處置吳川本土疫情中,市委、市政府領導坐鎮一線、靠前指揮,衛生、交通、公安等系統共13014名黨員干部趕赴現場,組建272個臨時黨支部、500多個黨員突擊隊奮戰抗疫一線,以“快、準、狠、穩”的硬措施奪取了吳川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勝利,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營商環境的好壞,事關地方高質量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針對多年來形成的營商環境積病,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開展聲勢浩大的“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全力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2021年明確的70項目標任務已如期完成,政府投資類項目和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45、33個工作日內,實現了線上開辦企業0.5天辦結等目標,持續優化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催生了一批新的市場主體,為湛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創新提升 為民服務見實效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各地各單位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有的放矢,對標對表市委“五個立足”重點任務要求,梳理重點民生項目清單,重點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五個方面辦實事,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做到為民服務有溫度,便民措施有力度。
市委組織部選派科技特派員、選調生、高校畢業生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大力培訓“土專家”“田秀才”“農村工匠”等農村實用人才。市人社局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建成4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4個省級大師工作室,開展“粵菜師傅”培訓和帶動就業5.79萬人次;推動技工院校與重點企業創辦“寶鋼班”“冠豪班”等校企雙制班,開展各類技能培訓8.46萬人次。市教育局加強學位建設,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0615個、公辦幼兒園學位7090個。市衛健局推動22家醫療機構對接聯通廣東省電子健康碼信息平臺,實現“一碼就醫”;推動16個縣級公立醫院改造,推進5家醫院建設,建設20間“湛江市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市醫保局將職工醫保、居民醫保門特病種范圍分別由原來的31種、28種擴大到57種,并取消居民醫保門特病種起付線。市民政局規劃配建養老服務設施2.23萬平方米,建成10個縣級社區居家養老示范指導中心。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公積金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和延時服務,讓特殊人群辦理業務更加便捷。市總工會建立“粵工惠·湛江號”普惠服務平臺,撬動社會資金800多萬元,為工會會員提供政策宣傳、組織建設、困難幫扶、權益維護、技能提升等各類特色服務350萬人次。市水務局牽頭解決2330條自然村98.9萬群眾集中供水問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統一申報受理平臺實現市、縣、鎮、村四級全覆蓋。市直機關工委重點安排市“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第一類參與單位上線“行風熱線”節目12期,累計為群眾共解答解決各類問題337個。徐聞縣首創“徐聞菠蘿”高鐵專列主題宣傳,讓徐聞菠蘿“香飄四海”、實現“滯銷”變“暢銷”,田間收購價與去年最高價相比增長一倍。遂溪縣創設“線上實時拍賣整樹采摘權”營銷方式,幫助農民賣好荔枝。市商務局聯合廉江、坡頭等地加快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及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對廉江紅橙、官渡生蠔等特色農產品開展線上線下推廣,形成“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雷州市在全省率先設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服務中心,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市委網信辦開展“湛江市‘微心愿·暖港城’網絡公益活動”,幫助1940個困難學生完成微小心愿、解決實際困難。市文明辦聯合市直關工委、市志愿服務聯合會開展“七個一百”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服務賦能辦實事惠民生……
一個個“小切口”,撬動了群眾生活的“大變化”;一項項務實舉措,鋪展出一份份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一樁樁民生實事,切切實實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湛江廣大黨員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勾勒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溫暖畫面,有力檢驗了我市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