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快到了,千家萬戶都在籌劃春節大餐,上酒店提前預訂者有之,精心采購山珍海味者有之,細致運作年三十團圓飯菜譜者有之。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想到在春節餐桌上尤其需要重視節儉,堅持做好“光盤行動”。
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光盤行動”喚起了人們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責任,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觀、消費觀。我市主流媒體一直以來大力宣傳“光盤行動”,大小飲食餐廳中到處懸掛著倡導“光盤行動”的公益標語,餐桌上擺放有提示牌。“光盤行動”的輿論氛圍應該夠濃了,但隨著時間推移,總還有些人淡化了餐桌上的節約,就餐時大手大腳,吃不完的飯菜隨意倒掉,不少盤子里總剩許多食物。“舌尖上的浪費”又有回潮跡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我們倡導“光盤行動”,重在行動,貴在持之以恒。要使“光盤行動”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關健在于有關部門要把它當作一項重點工作抓住不放,久久為功,毫不松懈。要形成一日三餐講究科學飲食的習慣,盡量避免剩菜剩飯;餐館要為顧客提供小份菜,實在吃不完便打包帶走;要讓餐桌成為節約糧食的主戰場,樹立起綠色生活方式的樣板。
一粒糧食,飽含滴滴汗水;一張餐桌,傳承優良品德。珍惜一粒米的行動或許不太起眼,但乘以全國14億人這個基數,就會產生巨大的效應。據央視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倒掉的食物相當于5千多萬人一年的口糧,這確是觸目驚心,令人心疼,發人深省的。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人人有責。春節快到了,我們要對“餐桌上的浪費”展開監督,緊緊抓住不放。要充分認識到誰都有消費的自由,但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要有起碼的文明行為規范。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少點一個菜,不夠時再加;多打一個包,吃不了帶回家;服務員要多些提醒引導,餐廳多備些小份菜。作為父母長輩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節約習慣,牢固樹立節儉意識,引導健康理性消費。要讓“光盤”成為生活習慣,讓勤儉成為價值追求,讓節約成為自覺行為,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真正的時尚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