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記者昨晚獨家連線了解到,本報2021年度新聞人物、曾因創作《戰疫上河圖》而爆紅網絡的吳川“90后”小伙陳志杰再出新作——他用了17天時間,于昨晚剛剛創作完成《元宵“上河圖”》,分吳川卷、佛山卷,兩幅圖拼接成一幅總長2.2米、寬0.36米的元宵長卷。
“吳川是我的出生地,佛山是我的工作地,吳川卷描繪家鄉吳川往年過元宵的喜慶,佛山卷則描繪佛山以前過元宵的熱鬧。”陳志杰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為了加強疫情防控,我們都改變了過節的方式。但我希望把節日的傳統通過繪畫與大家一起分享。”
陳志杰。
“用長卷的方式表現元宵的熱鬧最合適”
“往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今年元夜時,唯有月依舊。”陳志杰說。在他的記憶中,每年元宵節期間,吳川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吸引萬眾觀賞。“我的家鄉吳川的文化習俗與佛山的有許多相似之處,有‘小佛山’之稱。而佛山算是我的第二故鄉了,我想把兩個地方的文化融合在一張畫卷上,以此讓大家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他說。
陳志杰昨日剛創作完成的《元宵“上河圖”》,以喜慶的紅色為主打色調,人物、風景刻畫逼真,細致生動。它是用平板繪制,一共用時17天。畫卷長2.2米寬0.36米,由兩幅畫作組成。吳川卷主要取景吳川的江心島牌坊和十字街,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電動彩塑,以竹木搭造的、高高聳立的五級牌樓和花塔,五光十色的花橋,還有精彩的游行表演。表演時鑼鼓喧天,舞火龍、舞獅子、飄色等奪人眼球,還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隊、彩旗隊、儀仗隊和武術隊展演,全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每到元宵節,吳川梅菉上隔海橋就會被打扮得光彩奪目。陳志杰說:“市民會在晚飯后逛花橋,花橋上人頭涌涌,熱鬧非凡,如今已經很久沒感受過了。”
“我想著用長卷的方式表現熱鬧的情景最合適,一是它的體量大,能容納節日中的各色人物、各種事件,二是伴隨著視線移動,容易帶觀者進入畫卷,觀看街道的風景,聆聽街道的聲音。”陳志杰說。
《元宵“上河圖”》的吳川卷。
“通過繪畫一起感受元宵習俗”
陳志杰曾在2018和2019年感受過佛山的元宵節。在他眼中,吳川與佛山兩地的過元宵習俗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便產生把這兩座城市的鬧元宵景象結合起來的想法。
“印象最深是2018年在佛山‘行通濟’,讓我第一次被人群夾著走。”陳志杰說,市民會手持一把生菜和一個風車,前者寓意“生財”,后者寄托“時來運轉”“一帆風順”。這與吳川的逛花橋寓意相似。吳川是全國出名的民間藝術之鄉,泥塑藝術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吳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佛山廖嶺居民遷徙至吳川梅菉鎮瓦窯村,也將佛山石灣精湛的陶瓷工藝帶到了吳川,“為了加強兩地文化藝術交流,共同將中國陶瓷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我特意把石灣陶藝和吳川的泥塑融入一個畫面。”吳川是南派粵劇的發源地。而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粵劇最早的行會組織——瓊花會館就建在佛山,佛山市素有“粵劇之鄉”的美譽。“吳川和佛山兩地在文化方面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現在加強疫情防控,許多節日表演無法進行,但各種網絡的慶祝方式也應運而生,節日氣氛依然濃厚。”陳志杰說。
在特殊時期的元宵節,陳志杰笑言,每個人主動把口罩戴好、接種疫苗,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工作,這就是在元宵節對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和遠方不能相見的親朋愛人最好的祝福,“祝大家元宵節快樂!要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期待春暖花開,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