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曲界,“菠蘿的?!鄙希L電機轉動。 記者 李嘉斌 攝
初春小雨,“雙碳”話題在湛江持續升溫——
打造“紅樹林之城”引發的熱議還在持續,“2021年湛江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近半”、“湛鋼開建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等重磅消息,又讓湛江人看到了清潔能源的“無限風光”。
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正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插上騰飛的“綠色翅膀”。
方向: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形成積極落實“雙碳”目標的良好氛圍,但仍有個別地方對“雙碳”本質認識不深入、不全面,甚至出現“碳沖鋒”“運動式減碳”等問題。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4對關系。這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定調“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之后,中央再次就“雙碳”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充分認識和努力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成為湛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近日,市委十二屆第8次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扛起主體責任,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生態優先、綠色低碳,是湛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恰恰也是湛江轉型升級的比較優勢所在。
協奏:兩組數據看湛江作為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推進“雙碳”工作,就好比奏一曲協奏曲。我們要推動能源革命、產業優化升級和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來“減碳”,也要通過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來“固碳”,還要在減碳、固碳中穩經濟、保發展。
不但要找準協同點,還要把握好協同度、掌控好節奏,功夫就在“平衡”。
《湛江日報》最近發布的兩組數據,值得深思——
2021年,湛江全市用電量280.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9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3.44%、21.10%、18.33%、6.76%,全市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增速均為全省第一;
2021年,我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共計465.28萬千瓦,占全市電源總裝機容量48.3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25、12.29個百分點,其中陸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占全省陸上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7.48%、15.26%,并網規模均位列全省各地級市第一。
這兩個“全省第一”,殊為不易、意義非凡。
初春小雨,“雙碳”話題在湛江持續升溫——
打造“紅樹林之城”引發的熱議還在持續,“2021年湛江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近半”、“湛鋼開建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等重磅消息,又讓湛江人看到了清潔能源的“無限風光”。
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正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插上騰飛的“綠色翅膀”。
方向: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形成積極落實“雙碳”目標的良好氛圍,但仍有個別地方對“雙碳”本質認識不深入、不全面,甚至出現“碳沖鋒”“運動式減碳”等問題。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4對關系。這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定調“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之后,中央再次就“雙碳”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充分認識和努力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成為湛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近日,市委十二屆第8次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扛起主體責任,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生態優先、綠色低碳,是湛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恰恰也是湛江轉型升級的比較優勢所在。
協奏:兩組數據看湛江作為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推進“雙碳”工作,就好比奏一曲協奏曲。我們要推動能源革命、產業優化升級和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來“減碳”,也要通過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來“固碳”,還要在減碳、固碳中穩經濟、保發展。
不但要找準協同點,還要把握好協同度、掌控好節奏,功夫就在“平衡”。
《湛江日報》最近發布的兩組數據,值得深思——
2021年,湛江全市用電量280.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9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3.44%、21.10%、18.33%、6.76%,全市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增速均為全省第一;
2021年,我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共計465.28萬千瓦,占全市電源總裝機容量48.3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25、12.29個百分點,其中陸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占全省陸上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7.48%、15.26%,并網規模均位列全省各地級市第一。
這兩個“全省第一”,殊為不易、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