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遂溪樂民鎮:一條硬化路喚醒千年古城遺址

2022-03-02 12:04 來源:南方+ 作者:整理/麥思容 通訊員陳德立 圖片/黃琳 何玉帥 阮增豪

這條鄉道改造提升了,村民告別了出門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更主要是樂民所城從此有了便利的參觀游覽路線,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喚醒了千年古城,激活了樂民所城的優秀傳統文化,真是為樂民做了件大好事。”遂溪縣樂民鎮通向樂民所城1.4公里的硬底化路完工之際,村民歡欣鼓舞,村支書劉浩向駐鎮工作隊表達謝意。

越秀區派駐樂民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開展文化振興的專題調研中了解到,遂溪縣樂民鎮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樂民鎮在秦漢時期名為蠶村港,公元前已形成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唐朝末年,南漢劉鋹皇帝在古合州設媚州郡派員到蠶村港開發“對樂珠池”,樂民地區由此發展為南方珍珠故鄉。據《明太祖實錄》當中記載,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89年),皇帝朱元璋親賜名“永樂民安”,樂民鎮由此而來。

樂民所城,全稱樂民守御千戶所城,位于樂民鎮中心樂民村委會。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安陸侯吳杰始建,以屯兵設防為主;隆慶三年(1569年)設遂溪哨;后改樂民倉大使署,崇禎三年(1630年)廢署;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所城;后改樂民汛城。樂民所城是明清時期防御倭寇和抗擊海盜的海防要塞,同時為朝廷征采“對樂珠池”貢珠起到保護和管理作用,故又被譽為“樂民珍珠城”。城內有北宋晚期為紀念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留宿興廉村贈硯贈田、興師助學而設立的文明書院、贈硯亭、東坡祠、鎮海石龜、馬槽等人文景觀;城外有北宋刺史陳歡墓,該墓位于樂民鎮西側之嶺,四周環立大理石塊,是一座年代較早、保護較好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古墓等。2012年,樂民所城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樂民所城遺址風貌

樂民所城至今已630余年歷史,文物薈萃、奇珍異石、聞名于世,每年慕名而來旅游、參觀、考古、研學、拍攝、紀念的人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客流量約2萬人次。而通往樂民所城的1.4公里路,一直以來都是一條泥路,開車進城參觀,路面坑坑洼洼、顛簸不停,成為旅游線路的一個“哏”。作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往來之間,有時會聽到一句:“文物古跡有價值,卻被一條泥巴路降低了興趣”。

直通樂民千戶所城改造提升前的一條泥路

駐鎮工作隊還調研到,通向樂民所城道路為樂民行政村管轄,道路兩邊有樂民圩、挖尾仔、下村仔、城內4個自然村,住戶550余戶4200余人。長時間以來,這條路雨天泥濘不堪,炎熱天又塵土飛揚,給村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但由于道路長、資金缺口大,一直沒能動工改造提升。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去年10月,駐鎮工作隊把實施樂民所城的1.4公里道路硬化,作為一項集富民興村項目、文物古跡展現、帶動鄉村旅游“三合一”的惠民工程,擺到工作日程。協調鎮、村共同謀劃,針對樂民所城道路硬化,采取“鎮+村+鄉賢+工作隊”的籌措模式,共同出資出力,分路基建設、道路硬化、排水設施、路燈亮化四個分項,采取分項負責、合力改造的“修、擴、管養”全鏈條的改造提升措施,形成資金來源明確,使用監管合理、去向清晰明了的做法,達成了行動共識。

改造提升后通向樂民千戶所城的新硬化路

經兩個多月的籌款及施工,春節前,一條長1.4公里、寬6米,道路兩邊沉沙排水、路燈照明、管養齊全的硬化路,終于呈現在廣大村民面前。這條硬化路突出體現了兩大功能,一方面,切實方便了4200余村民的出行,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心頭事;另一方面,成為游客到樂民所城旅游觀光的便利通道,也為樂民鎮打造全域式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村民紛紛表示,相信今年旅游旺季來臨時,必會令來往的游客眼前一亮,流連忘返。


編輯:周子琪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