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新華社以“徐聞南極村興起民宿熱”為題,報道近年來徐聞縣南極村興起的民宿熱。 (3月7日《湛江日報》)
近年來,隨著游客對旅游產品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民宿在國內發展風生水起。相對于賓館、酒店的千篇一律,民宿更能給游客一種“住進鄉村人家”的獨特且親切感受,大受游客歡迎。而在湛江,徐聞南極村的民宿發展堪稱“模板”。
南極村興起“民宿熱”,有多方面原因。最突出的一個亮點,在于其“特”。從地理位置來看,南極村與海南島只有一海之隔。而海的那邊,海南早在2016年,就提出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打造了一批“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民宿,并發展成為海南旅游的一張王牌。而南極村,承接海南旅游的溢出紅利,采取“一程多站”的思路引客,在民宿特色上做文章。南極村民宿緊扣海洋、珊瑚等特色主題設計,取材當地珊瑚石打造“會呼吸的房子”,給游客帶來與“海的那邊”不一樣的體驗。而且民宿與民宿之間、甚至同一間民宿的不同房間,既有相似風格,又有細節區別,游客選房入住往往有一種“拆盲盒”的樂趣。
南極村民宿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其“謀”。看似雨后春筍般冒起的民宿,其實并非毫無規律的“亂入”。相反,里面有著一套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資本、人才發展鄉村民宿,更好促進鄉村旅游消費、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系統謀劃。可以說,當地在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規范管理等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看看那“廁所聯盟”的共建共享做法,看看那“游客接待中心”的矛盾處理模式,便可獲悉游客舒心的“密碼”。
最令人欣喜的是,當前整個徐聞的鄉村民宿發展,已經漸漸顯露出“民宿+”的細分雛形。以往民宿更多承載的是“住宿”的單一功能,現在民宿提質升級,圍繞民宿延伸出更多應用場景,比如“民宿+菠蘿”。網友戲稱“‘菠蘿的海’欠我一張床”,于是,徐聞便在網紅打卡點的“菠蘿的海”附近,刷新了“彩虹路”,辦起了菠蘿主題民宿創意體“菠蘿公社”,這個由高校團體創意幫扶的項目,發展方向正是當下正青春的“民宿+研學”。
湛江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海岸線綿長,發展民宿經濟大有可為。尤其是在“紅樹林之城”這個大IP之下,發展“民宿+康養”“民宿+文創”“民宿+研學”等各類“民宿+”主題產品,將有利于把南極村的“民宿熱”傳導為整個湛江的“民宿熱”,為湛江大文旅開發和民宿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