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江屬南海北部灣水系,是一條跨越廣西、廣東獨流入海的河流,發源于廣西陸川縣,經廣西博白縣流入廣東湛江市鶴地水庫,然后出庫從廉江市流入北部灣,形成了“兩廣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生動局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九洲江流域的養殖業、工業迅速發展,用水量、排污量不斷增加,兩廣近五百萬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了一定影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湛全國人大代表吳翔將民眾的熱切關注帶到了大會上,呼吁繼續支持粵桂兩省(區)加強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
綜合治理 兩廣一家“協作親”
“深入開展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有力保護流域水質安全的必要行動。”吳翔關注到,自2013年至2020年,粵桂兩省(區)、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加強九州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了較好成效——
2013年8月,粵桂聯合召開合作整治九洲江工作會議,兩廣聯手開展“三污水”(養殖污水、生活污水、工業污水)治理,同時實行生態補償等配套措施,有效解決流域環境污染問題。
2014年8月,兩省(區)簽署《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協議》,正式開啟聯合“治水”之路。
近年來,粵桂兩省(區)政府簽署了《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深入推進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兩省(區)每年各出資1億元,共同設立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并建立起“五聯工作機制”(即聯席會議、聯合監管、聯合執法、聯合監測、聯合應急),從制度層面保障治理長期持續有效。
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得到了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的大力支持。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九洲江跨界斷面水質月均值達標率由2014年的58.3%,提升到2020年的83.3%。
但同時,吳翔也清醒地意識到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仍然“任重而道遠”。她指出:“我們必須正視流域周邊的污染源、群眾生產生活與水資源保護的矛盾以及跨界聯防聯控有待加強等問題。”
持續發力 共飲一江“放心水”
熱切在望,重則在肩,吳翔在兩會上發出懇切呼聲:“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出臺相關政策加強跨界河流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流域、庫區、墾區轉產轉業,強化上下游聯防聯控,促進合作共贏。”
“資金支持也很有必要。”吳翔表示,應當繼續建立九州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移民轉產轉業扶持、移民生態補償、污水處理設施及運行維護、重點生態保護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力度,保障九洲江-鶴地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順利推進。
吳翔指出,合理的管理機制是事半功倍的關鍵,“建議研究推進鶴地水庫庫區社會管理新體制。”鶴地水庫庫區涉及兩省(區)(廣東、廣西)、三市(湛江、玉林、茂名)、四縣(廉江、陸川、博白、化州),還有農墾、林業等企業,行政區域交錯復雜,庫區群眾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研究推進庫區社會管理新體制,有利于實現鶴地水庫環境保護與庫區社會雙和諧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