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發展“碳匯漁業”湛江大有可為

2022-03-11 08:45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陳天心

日前,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落戶遂溪江洪海域,項目擬申請用海總面積約150公頃、用海期限40年。

(3月10日《湛江日報》)

3月10日湛江日報刊發報道《國家級海洋牧場落戶江洪海域》。據報道,這個海洋牧場,將開展人工魚礁建設、貝類底播增殖和增殖放流等工作。這意味著什么呢?

相比起上標題的“海洋牧場”,其實報道更大亮點應該是“碳匯漁業”。落戶遂溪的這個人工魚礁建設項目,標志著湛江在“碳匯漁業”、藍碳經濟的探索中,又邁出了新一步。

海洋與森林一樣,是儲存碳的一座大寶庫。在2021年湛江紅樹林造林開發出全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后,我們知道,比起陸地上的“綠碳”,廣袤海洋中的“藍碳”更具潛力,同時湛江也擁有發展藍碳經濟的相對優勢。提起“藍碳”,大家熟知的是紅樹林、海草床、鹽沼這三大海洋生態系統,而“碳匯漁業”,則是發展藍碳交易的一個新領域,亟待探索。

所謂“碳匯漁業”,其實是指漁業生產活動促進水生生物吸收水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而減緩水體酸度和氣候變暖的過程。湛江是海水養殖大市,海水養殖既可提供大量優質海洋食物,海藻類、濾食性貝類等又可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未來有望成為發展潛力巨大的“可產業化的藍碳”。因此,湛江發展“碳匯漁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報道中在遂溪江洪海域實施人工“藍碳牧業”(海洋牧場)工程,通過人工魚礁等工程技術,復建原有種群和群落,就是打造“碳匯漁業”的重要一環。

當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已經加快在“碳匯漁業”上尋求突破。今年元旦,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正式完成15000噸海水養殖漁業海洋碳匯交易項目,實現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為實現海水養殖碳匯價值的市場化提供了示范路徑。而在山東威海市,則提出了“減排”+“擴容”的方式,一方面進行漁業瘦身、減少海洋廢物,另一方面推廣多營養層次綜合立體養殖模式、海藻床修復。該市桑溝灣海洋牧場,年固碳量相當于在陸地上植樹造林15萬公頃,展露出碳匯漁業的巨大潛力。

湛江加快探索“碳匯漁業”,應急起直追。一方面,是以江洪海洋牧場等為試點,引導養殖企業、養殖戶擴大綠色漁業養殖規模,通過漁業碳匯交易形成“新附加值”,讓漁民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另一方面,是借力廣東海洋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探索漁業碳匯評估體系、交易模式,甚至推動在湛江建設漁業碳匯交易市場。另外,也要發揮湛江獨特的區位優勢,打開與“一帶一路”及東盟漁業養殖與消費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讓湛江在“碳匯漁業”與國際接軌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張雅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