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菠蘿香飄四海,3月11日,“大培訓大擂臺大賣場”——百名網紅千名主播“菠蘿的海”培訓及數字營銷行動總結會在徐聞縣政府舉行,會議表彰了助農大使、優秀電商團隊、優秀新農團體、最佳組織方等團隊和個人。(據3月12日《湛江晚報》)
長期以來,農產品“賣難”是一大普遍性難題,但推行電子商務的地區逐漸改變了這種狀況,這說明農村電商發展潛力巨大。如今,隨著農村電商的深入發展,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數字成為“新農資”,而網絡直播則成為農村電商發展新業態、新趨勢。從近年一些特色農產品搭上直播“順風車”情況看,專業直播帶貨團隊雖說起了很大作用,但這畢竟只是短時效應而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發展農村電商關鍵在培育“村播”新農人,只有培訓更多的農村電商人才,才能打通農產品的“上行通道”和消費品、生產資料的“下行通道”。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政府層面要從政策、技術、資源配置、教育孵化等方面,培訓和引導農民與“互聯網+”融合對接。建議各地聘請農村電商創業成功者擔任講師、導師,鼓勵現有職業院校增設“農村電商”專業,開發“農村電商”教材,培訓可下鄉推廣,按照“就地就近、農學結合”原則,實現課堂培訓、現場教學、拓展教學、移動教學結合,做到培訓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以幫助解決農村電商人才在實踐和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可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比如與所培訓的學員人數掛鉤,給予學員一定標準的補助等。同時,重點鼓勵貧困地區學員參加學習,并引導受訓學員積極創業,實現助農增收。
相關部門還應重視挖掘和培養更多網絡直播紅人,如通過舉辦選拔直播紅人比賽,可以與推介特色農產品、當地旅游景點、節慶等相結合,打造網絡直播大賽,為特色農產品的電商銷售、品牌建設助力。
培育更多的“村播”,打造出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隊伍,不僅為農村輸入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造血”干細胞,也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財富。打造互聯網時代“村播”團隊,實現以人才聚人氣,以先富帶共富,振興鄉村產業的同時,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有效銜接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