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技特派員團隊到遂溪北坡鎮,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派發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作物栽培技術手冊并提供旱水稻直播及種植管理技術指導,為農民群眾送“智”送“技”,助力鄉村振興。(據3月15日《湛江日報》)
這些年,隨著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引進,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發展呈現勃勃生機,但不少農民卻深感“技”不從心,渴望有技術“參謀”作指導。這樣的“參謀”,有許多便是科技特派員,在一些地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農技保姆”。他們秉持初衷、扎根基層,從需求中來、到需求中去,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讓農民嘗到到了科技的甜頭,不光腰包鼓了起來、腦袋也富了起來。
農業要發展,產業要富民,科技應先行。而科技興農離不開新的品種、新的技術、新的項目。這就需要有一個載體,為農民牽線搭橋,外引內聯,幫助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更需要科技人才提供便捷的技術服務,面對面輔導,手把手地教農民操作,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正如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技特派員近日在北坡鎮下黎南洋村,下沉田間地頭為農民群眾送“智”送“技”,不僅耐心講解指導農作物栽培技術,還現場示范操作無人機播種和精準施肥。這樣的“高參”,顯然深受當地重視和農民歡迎。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大力推動農業實用技術強產業、外引專家團隊做“高參”,培養當地農技人才,無疑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實踐證明,以“技”助農,讓農民群眾與科技特派員結對子,既可大大提高農民朋友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又是政府部門服務于農民的好辦法,更是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希望各級政府繼續豐富完善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內涵和實踐、營造良好制度和社會環境,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服務熱情和創業活力,把他們打造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和鄉村振興的先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