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是國際航海日。記者從駐湛高校了解到,由廣東海洋大學學生組成的龍舟隊,多次參加全國、全省大賽,屢獲佳績。20日,記者對海大龍舟隊教練、隊員們進行了深入采訪,挖掘這支團隊的精彩故事。
“近期,我們正在招募大一的師弟師妹,補充新鮮血液,備戰計劃于今年5月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以及暫定8月在韶關舉行的廣東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省民族運動會,海大龍舟隊將代表湛江出戰。”海大龍舟隊隊長吳汝棋告訴記者。
隊員日常訓練。
龍舟文化在校園薪火相傳
據悉,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學子風采,廣東海洋大學于2007年成立了校龍舟隊。15年間,海大龍舟隊多次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比賽,屢獲佳績。其中,2021年7月在山東聊城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上,海大龍舟隊摘得一金二銀二銅,即甲組女子200米直道賽第一名、100米直道賽第二名、丙A混合組200米直道賽第二名、100米直道賽第三名、500米直道賽第三名。
這支龍舟隊中,有來自該校大一到大四甚至是研究生各年級、各專業熱愛龍舟的學生。他們都是經過水性、體能和平衡力多方嚴格選拔而挑出的佼佼者。40多人的龍舟隊里,男女比例接近6:4,是一個相對均衡的團隊。隊中,有多名來自湛江本土的核心隊員,包括遂溪的袁月明、韓岷君、陳家俊、羅班燕和雷州的陳柏方等。教練陳日響也是湛江人。
海大非常重視校園龍舟運動發展。2021年3月,學校還為該隊購買了4條小龍舟。每年11月,海大龍舟隊會在校內承辦“海大杯”龍舟賽,組織各二級學院參加。他們還會派隊參加中國龍舟公開賽系列賽事、中華龍舟大賽系列賽事、廣東省少數民族運動會龍舟項目等賽事,通過實戰提高技術、積累經驗,促進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隊長率隊堅持訓練劈波斬浪
“我立志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老師,向學生們傳播龍舟文化和龍舟精神!”吳汝棋2000年出生于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總排村,是海大2019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也是海大龍舟協會會長和龍舟隊隊長。
“我的家鄉,有‘起龍’和‘游龍’的習俗——傳統龍舟平日里都是放置在河涌之下,每年端午前挑選一個良辰吉日,把浸在水中的龍船打撈出來洗凈,涂上桐油,安置好配件等待下水。端午期間,村民對龍船進行裝飾,響起銅鑼,擊鼓鳴炮,劃手搖起木槳,‘開龍’到各個村巡游探親。鄉間的習俗,給年幼的我埋下了喜愛龍舟的種子。”吳汝棋從小便喜愛舞龍、醒獅、龍舟等傳統文化。作為海大隊長,吳汝棋在兼顧自身訓練的同時,也很注重團隊建設。
在旁人看來,龍舟隊的訓練艱苦枯燥。為了增添趣味性,提高隊員們的訓練積極性,吳汝棋會在日常訓練中加入一些花式活動,比如“龍舟拔河”——隊員們分成兩組,一組人在船頭,一組人在船尾,相對而坐,向著各自方向奮力劃槳,往哪個方向移動的距離長則取勝。而當訓練遇上下雨時,又有別樣的樂趣,隊員們會在收隊前,雨水和汗水交融地暢快打上一場“水仗”,歡聲笑語蕩漾在海大西湖上。
每到深秋和冬天,訓練時與冰冷的湖水接觸,讓人冷到骨子里。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海大龍舟隊的訓練幾乎持續全年,只有學期末賽事活動幾乎完結、接近備考復習周的時候,龍舟隊才會暫停訓練。
海大龍舟隊參加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獲佳績。
遂溪姑娘享受訓練尋找快樂
2002年出生的隊員袁月明,老家在遂溪縣北坡鎮三合村,現就讀于海大動物科學專業。自小就喜歡在端午節跟著父親去看賽龍舟的袁月明,上大學后得知有龍舟隊,外向活潑的她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加入。對于女兒的選擇,父母也給予積極鼓勵和支持。
獎項和榮譽的背后是艱苦的訓練和付出。高強度的體力訓練讓袁月明腰酸背痛,有時連走路、上床都難受。夏天的午后,陽光炙烤著大地,戶外訓練的她汗流浹背,膚色越曬越深,雙手也在一次次磨破皮后長出老繭。冬天湖水冰冷,但為了動作順暢不能穿太多衣服,訓練時凍得直哆嗦。
當訓練、比賽與學業發生沖突時,她便和老師商量臨時“插”到其他班上課,并在訓練后犧牲娛樂和休息時間補習“充電”。“大學時光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朝著共同目標奮斗,雖然辛苦但我感到很充實。”袁月明在龍舟隊中技術不是最好的,力量也不是最大的,但她每次訓練和比賽都盡己所能,為團隊貢獻自己全部的氣力,這才是龍舟精神的真正精髓。
袁月明享受著訓練的過程,在疲倦中尋找快樂。訓練間隙,她喜歡和其他隊員們一邊劃船,一邊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著藍天白云和海大西湖旁花草樹木倒映在水面的美麗景色,感受著微風徐徐從耳邊吹過,帶走煩惱和焦躁。
為推廣龍舟運動盡綿薄之力
“過去,劃龍舟對我而言,只是與吃粽子一樣的端午節習俗。是湛江和海大給了我機會,讓我成為真正投身龍舟運動的一份子。”
覃本健2001年出生于廣東清遠,2020年考入廣東海洋大學,就讀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當初,在五花八門的社團招新活動中,水性好,會蛙泳、仰泳和自由泳的他得知學校有龍舟協會,馬上加入。為了以更好的狀態備戰,海大龍舟隊甚至會選擇在假期進行長達一個月的訓練。當其他同學放假在家休息、外出游玩時,龍舟隊的隊員卻要揮汗如雨。
在一次比賽中,他因坐姿問題在起步時滑落導致打槳,影響了隊伍的整體發揮。此后,在每一次訓練中,覃本健都要求自己嚴肅認真對待,在船上統一聽好指揮。雖然過程辛苦,但是每次刷新成績時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我會把每次訓練都當成比賽,這樣才能取得成效。”覃本健說。
耐力訓練時,為了提高興奮度和調整槳頻,隊員們要大聲喊出來,喊到劃不動時,大家還在“用臉發力”,過于投入甚至連面容都變形了。每次龍舟隊訓練,大家都會帶著滿滿一瓶飲用水上船,但總不夠喝,最后往往是杯子里僅剩一口水,卻有五六個人“嗷嗷待哺”地望著,等著抿一抿潤潤嗓子。這些點點滴滴的時光,是覃本健在龍舟隊訓練時最大的樂趣。
據悉,目前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劃聯正共同推動“龍舟入奧”,并委托中國皮劃艇協會在傳統龍舟的基礎上設計研發了全新競技型龍舟。去年應邀在東京奧運會期間亮相日本、參與展示的全新競技型龍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競技體育的融合統一,得到了國際體育界的積極反響。
“推動‘龍舟入奧’將使這一傳統運動煥發出新的光彩。期待中國龍舟劈波斬浪、競逐奧運賽場那一天的早日到來。而我們,愿在民間和校園,為推廣龍舟運動文化和精神盡綿薄之力!”覃本健等海大龍舟隊隊員們紛紛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