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章云頭下村,村民正在使用云頭下村的“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平臺。記者 劉冀城 攝
在市公安局麻章分局的大屏幕上,涉疫數據標識等各類數據、涉疫人員流入麻章情況、密接人員關系圖譜……一項項大數據,織成了一張張緊密的疫情防控網,為我市研判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提供了科學參考。
這是我市利用大數據賦能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市正靈活運用大數據這雙“手”,發揮科學技術手段作用,用“一張網”把群眾“身邊事”、鄉鎮“頭痛事”兜起來、兜到底,讓大數據成為推動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質升級的良方,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一個被“大數據”改變的村莊
走進麻章區麻章鎮云頭下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大廳,一塊碩大的視頻監控平臺大屏幕映入眼簾。在這塊大屏幕上,全村的各個角落一覽無遺,這是該村打造“雪亮工程”的一個生動實踐。
該村在村莊出入口、全村巷道及重點部位安裝了39個社會治安監控攝像頭,實現安全管理全覆蓋,同時還建立了“鄉村群防群治大喇叭”系統聯通平臺,實現信息發布互聯互通。
平時,村里的網格管理員可以通過視頻監控平臺,實時查看村里的動態、掌握村中情況,一旦發現異?;蛲话l情況,網格管理員“一鍵喊話”,就可實現應急力量“一鍵集合”,網格內各方資源“一鍵聚集”,有效解決了鄉村治理中存在的“通知難、集結難、互助難、發動群眾難”等問題,有效提升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發動群眾的能力,進一步健全村莊安全防范系統,補齊人力巡查管控的短板問題。
在視頻監控平臺,網格管理員一旦發現哪里有小車亂停放,馬上通過大喇叭“一鍵喊話”,群眾馬上就可以得知并立即挪車;通過監控一旦發現村民有亂丟垃圾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大喇叭喊話糾正亂象,或通知清潔人員前來清理,保持整潔良好的村容村貌。
“麻章基層監督云平臺”,實現基層小微權利監督的數字化轉型。村民在手機上就可以直接對黨務村務、“三資”管理等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監督。
如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全部進入了系統,形成一個全覆蓋的數據庫,通過運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數字化手段堵上“小微權力”腐敗的漏洞,筑牢基層“不能腐”的一道堅實屏障,充分提高了村民參與基層民主管理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在大廳的另一邊廂,一臺嶄新的“麻章基層監督云平臺”智能平臺設備放在顯眼的位置。就是這臺設備,實現了基層小微權利監督的數字化轉型。
“以前雖說村里的‘三資’情況也會在村委會公告欄定時公開,但村民也不會時時跑去看?,F在不同了,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全部進入麻章基層監督云平臺系統,我們在家里用手機點點就可以通過平臺對黨務村務、‘三資’管理等情況了如指掌,還可以隨時隨地將個人發現的違紀問題在信訪舉報模塊向區紀委監委直接反映和投訴,非常方便?!痹摯宕迕窦娂婞c贊。
通過不斷完善,麻章基層監督云平臺形成了一個全覆蓋的數據庫,通過運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數字化手段堵上“小微權力”腐敗的漏洞,筑牢基層“不能腐”的一道堅實屏障。
大數據賦能,為云頭下村基層社會治理探索了新路徑,打出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組合拳。在“大數據”的強力加持下,有力推動了村務管理、鄉村振興、社會治安、禁毒禁賭、掃黑除惡、矛盾化解、疫情防控等基層治理工作落細落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近三年來,云頭下村沒有發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實現了零上訪、零犯罪的良好局面。
群眾在“家門口”體驗“一站式”政務服務
在云頭下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大廳,一臺嶄新的“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立在前臺。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門口”辦理8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進一步向基層延伸。
“這臺自助機操作簡單,我們這些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家也能看懂,而且還有工作人員指導我們怎么操作。以往每年養老金資格認證都要跑到區社保局,現在我們在村里動動手指,不到兩分鐘就辦成了,真是太方便了!”該村村民黃伯高興地說。
“‘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的使用率挺高的,很多村民都喜歡過來打印身份證復印件、打印粵康碼查詢,查詢個人社??ㄐ畔?、養老金資格認證等?!痹摯宕逦瘑T王敏婷說。
記者從市政數局了解到,“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作為一款專攻鄉村場景的綜合輕型化智能終端,很多高頻服務都能在這部“粵智助”上自助辦理。接下來還將不斷完善,業務范圍覆蓋我市公安、司法、人社、民政、住建、衛計、市場監管、稅務和殘聯等80多項政務服務,集身份認證、人臉識別、信息查詢、證明材料打印等功能于一身。
如今,麻章區91個行政村配備的“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全部安裝到位投入使用,實現“粵智助”全覆蓋,力爭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提高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也是全市推動“深化大數據應用”,持續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不斷強化政務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力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深入拓展治理應用領域創新發展,推動數字化賦能社會治理的一項扎實舉措。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應用創新,打造“一站式”數字應用體系,激發“大數據+社會治理”活力。通過大力拓展政務服務平臺應用,打造“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的基層服務體系,推動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覆蓋至全市121個鎮(街)1944個村(居),可審批事項17472項,實現“一個平臺、多級聯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并在全市各鎮(街)、行政村投放“粵智助”政務服務機2286臺,上線服務事項101項,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百米”,群眾可在家門口辦成事。同時,持續推動公積金、企業登記、不動產登記、用水、用電等湛江本地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粵商通”等平臺,拓展應用功能,實現更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
“智慧大腦”讓安全感更有保障
大數據研判室民警通過前端設備掌握校園周邊情況,并通過語音指揮調度,周邊巡邏警力幾十秒內即可到達現場進行巡邏。
這是我市“雪亮工程”的其中一個應用場景,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是一項涉及“建、聯、管、用”等各項內容的綜合性工作。近年來,我市通過“雪亮工程”建設,為社會治理裝上了“智慧大腦”。
麻章區就結合“雪亮工程”建設,開發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特色應用,積極推行“1+N”模式,逐步將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平臺功能向疫情防控、電詐研判、公共安全等社會綜合治理拓展,全面探索麻章特色智慧便民服務。
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借力“智慧防疫”提升技防能力至關重要。在市公安局麻章分局,一塊大屏幕上,涉疫數據標識、動向目標檢測、隱性風險溯源等數據一目了然,平臺通過大數據建模手段,掌握涉疫人員流入麻章情況,在大數據中心形成密接人員關系圖譜,并第一時間流轉給一線防疫部門核查,實現防疫工作可視化調度指揮,助力織牢疫情防控網。
滾動在平臺上的是數據,現實中帶來的則是真實可見的改變。通過該綜合指揮平臺,麻章區率先推出居住證網上申請、出租屋掃描管理、企業人員掃描管理等服務,并利用平臺的綜合調度、天網感知、人臉識別等功能,積極提供如特殊群眾預約上門服務,幫助找回失散兒童、老人等,努力打造智慧平臺“便民服務”模式,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社會治理的網不斷織密織細,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記者手記??
方寸之間,包羅萬象?;ヂ摼W空間“萬物互聯”,人、事、物等資源信息高度聚集,讓數據聯通中帶著貼心的民生溫度、推動大數據賦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委在“三化”“三大”工作部署中,提出“數字化”和“深化大數據應用”,要求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當前,我市在應用大數據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方面作出不少積極探索,讓人民群眾時時處處感受到大數據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不過,公共數據采集的標準和方式不統一、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程度不高等問題也客觀存在著。
社會治理尤其是基層治理,應該是各方力量的“大合唱”。如何讓技術這一“最大可變量”變為促進社會治理的“最大遞增量”,使社會治理更有針對性?如何使“一張網”兜起社會協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湛江特色的大數據引領“智治”之路?
目前,我市已制定出臺《湛江市數字政府市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納入數字政府改革“十四五”規劃。
近期召開的湛江市“大數據+社會治理”現場會也指出,要在省“一網統管”的總體框架下,加快推動方案落地落實,建設市縣兩級“粵治慧”標準版,搭建“一網統管”平臺和體系,為我市“大數據+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與保障。
只有融會了多源數據,共建共享、互通互用,才能發揮數字政府建設背景下的大數據價值,也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或不跑路。
對此,在數字湛江建設中樹立“一盤棋”思想至關重要。未來,打通“數據壁壘”、消除“數據孤島”,盤活數據資源,形成市域數據的“一池活水”,正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