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網絡中國節·清明】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2022-04-05 10:25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林明聰 通訊員林嘉慧

又到清明節,湛江各地不少中小學校開展了清明節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清明節的來歷,接受傳統節日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像清明節一樣的中華傳統節日,還包括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除夕等,這些傳統節日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傳統節日對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讓孩子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了解歷史和珍惜當下的極佳的教育時機。如何讓傳統節日教育的馨香彌漫學生心田?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老師帶領同學們網上祭奠先烈。通訊員全丹霞 攝

“清明節是給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良機”

“清明節,是一個給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良機,”家住吳川市梅菉街道人民東路的李華文先生告訴記者,他曾經連續幾年利用清明節的機會,帶自己的孩子去祭掃烈士墓,獻上一束花,給孩子講先烈們的英雄故事,創造一個耳濡目染的機會,“讓孩子自豪地說,我知道雷鋒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知道劉胡蘭的故事,并自信地將英雄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孩子聽。”

李華文說,最近兩年清明節從形式到內容都悄然發生了較大變化,為了避免聚集性活動,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通過網上祭奠的方式來表達對已故親人和朋友的哀思。祭掃方式雖然不同,但緬懷的深情是相同的。

家住赤坎區的市民黃先生說,清明祭祖,其內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親人、祖先送上思念與敬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認識孝文化環境,讓他們知道感恩。對孩子來說,這種耳濡目染的機會是不能錯過的,也許只是一枝白菊,一個鞠躬,但孩子在這種氛圍中,是可以感受到我們對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

黃先生說,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清明節提倡進行網上祭拜、居家祭祀。“無論是網上祭掃還是居家祭掃,都不必大操大辦,親族之間也不要相互攀比,祭掃形式變了,思念先人的情懷沒有變。”

湛江各地不少中小學校,在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英雄的傳統教育,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祭奠英烈活動,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課堂講授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事跡,結合感恩教育,緬懷先烈,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通過追思先人的養育恩情、弘揚先賢的精神品質、謳歌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對先人、先賢、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哀思。學生們在講述革命先烈尤其是本地先烈的英雄故事中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牢記歷史、珍惜當下,培養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的良好風尚,鼓勵他們將來像英雄模范一樣報效祖國。

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感知傳統文化之美

“清明節前夕,學校各班級利用班會課、班級板報、手抄報了解清明節的由來、風俗等知識;講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激發同學們向先烈學習,繼承先烈的優良傳統,弘揚了傳統習俗,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與懷念。”吳川市梅菉街道沿江小學梁土萬校長告訴記者,通過開展清明節系列教育活動,學生更多地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接受了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激勵著學生更加奮發努力學習。同時,也使同學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懂得了珍惜生活,創造美好明天。

梁土萬校長說,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將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方式來表達。要讓學生更多地收獲自己對革命先烈的認知和理解,讓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每一顆幼小的心靈里,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孩子們迎著春風,健康成長。

“像清明節這樣的中華傳統節日,還包括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除夕等,這些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而青少年是傳統節日的重要傳承群體之一。”梁土萬校長認為,借助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更能讓育人成效水到渠成。學校把握好的時間節點,通過傳統節日所具有的倫理道德和審美內涵,對學生進行教育,十分有意義。

霞山區教育工作者楊先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有著許多精彩的文化內容,它包括飲食文化、民間藝術文化、詩詞文化、戲曲文化等,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民間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他說,用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展示校園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成果,也讓學生們在活動參與中親身體驗了傳統習俗,感知了傳統文化之美,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傳統節日已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重溫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激發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和契機。對教育來說,尤其如此。學校和家庭應有教育設計意識,通過傳統節日的契機在學生中弘揚傳統文化,讓學生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與傳承。

“家校攜手”強化孩子的傳統節日教育

傳統節日的許多風俗習慣都反映了社會的道德、規范、禮儀等要求,孩子浸潤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親身體驗中了解節日并按照節日的道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逐步完成向健全的社會人的轉型。”霞山區教育工作者楊先生認為,節日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家長受教育的過程,家校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動,使教師、家長進一步認識到傳統節日教育的價值。師、幼、長共同成長,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孩子全面發展。

吳川市民俗文化專家、廣東省“年例”項目非遺傳承人凌生認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節日隱含著不同文化內涵的教育價值。比如,清明節反映了人們追懷先輩的尋根意識;端午節反映了人們悼念愛國先驅的情懷;元宵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樂觀向上的性格;春節、中秋節反映了人們熱愛家庭、團結和睦、文明禮貌的品質等。因此,對孩子進行節日教育,可以喚醒孩子對悠久、豐富的中華文化的熱愛,激起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節日傳統文化教育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青少年愛國情懷的一個抓手。”凌生建議,我們不妨從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重要傳統節日中充分挖掘資源,將其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給學生。利用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把節日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學生的認知有機結合起來,挖掘當地可利用的節日資源,統籌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知行合一的方案,必然能使學生獲得成長的啟迪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長遠看,挖掘傳統節日資源,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對于人的素質和修養提升,乃至增強整個國家的文化自信,都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凌生建議進一步強化“家校攜手”,強化孩子的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同時呼吁教育部門革新觀念,加強民俗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比重,開設各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課程,特別是節慶教育,進一步加深青少年對中華美德、民俗文化的認識,進一步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讓傳統節日教育的馨香,彌漫學生心田。


編輯:吳文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