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采摘四季龍眼。 通訊員 吳新龍 供圖
近日,筆者應一位朋友的邀約,一起駕車去東海島下洛村摘龍眼,大飽口福,十分愜意。
當天下午,筆者接到電話說去摘龍眼時,還以為是“天方夜譚”,不太相信本地龍眼在春季熟了。經進一步了解,原來下洛村農民種植的是新品種龍眼——四季龍眼,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批四季龍眼成熟了。
據四季龍眼種植專業戶唐志權介紹,他通過一位朋友從外地引進了這種四季龍眼,利用將近八畝的自留地,從2015年3月起開始種植,迄今為止已經投入資金60多萬元。從2018年春季開始,唐志權栽種的四季龍眼開花結果,上市旺銷的四季龍眼成了唐志權家的“搖錢樹”。隨著四季龍眼樹越長越高,龍眼的產量也越來越多。近幾年平均每年畝產達3000多斤。四季龍眼樹看似每批結的果不多,但勝在皮薄肉厚味甜,而且每一批龍眼上市銷售都可以賣出好價錢,尤其是春季出售的龍眼價格更好。此外,唐志權還在果園里放養300多只走地雞,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客人預約訂餐,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全家勞動力的作用,同時又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東海島下洛村是一個脫貧村莊,常住人口有2000多人,唐志權是種植四季龍眼的帶頭人。除了他家的龍眼園之外,該村還有30多戶人家也種植四季龍眼,全村龍眼樹的種植面積達70多畝,家家戶戶都依靠龍眼“搖錢樹”脫貧致富,村民們的家庭經濟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