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喚醒沉睡土地!”4月6日,廉江市農業農村局向該市廣大農民朋友發出一封信,號召全市廣大農民朋友迅速行動,積極開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為提高廉江的糧食自給率、保障糧食安全做出應有的更大貢獻。(據4月8日《湛江晚報》)
眾所周知,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耕地保護之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于湛江而言,要站在保糧倉安穩、促農業提質的戰略高度,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發展意識,充分認識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迅速摸清每塊地的分布、數量規模和撂荒原因,追根溯源,分析成因,“一地一策”下決心綜合施治、復耕復種,讓荒地不荒、重披新裝。尤其要充分利用當前春耕的大好時節,喚醒一片片“沉睡”的土地,切實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
讓荒地成良田,工具箱里的工具不少,歸根結底要提高農民的種地積極性,讓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有耕地的人能掙到錢,為產業興旺提供堅實保障。在這中間,既要運用行政之手,出臺一系列獎補政策,配套完善溝渠、機耕道路、輸配電、農田防護等基礎設施,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服務;也要利用市場力量,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分類別處置、分區域流轉、分行業經營。
讓撂荒地重新煥發活力,湛江探索了諸多新路徑。譬如,可實施綜合改造高標準農田項目,由專業合作社租用開發綠色種植項目,實施農旅文項目、打造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宜糧則糧、宜特則特,要依托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龍頭企業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著力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和“農業+”工程,延伸產業鏈,拓展價值鏈,走出一條集約化、高效化的特色發展之路,讓撂荒地產生“幾何級”的經濟拉動效應。
撂荒地里也能產“黃金”,關鍵要分類施策、科技支撐、做出特色,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產出效率,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