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從“追太陽”到“追數據” 讓“甜蜜事業”更甜

2022-04-24 10:41 來源:新華社

浙江臺州市黃巖區西部山區,環抱著當地“大水缸”長潭水庫。30多年前,一些有闖勁的農民帶頭,嘗試外出種西瓜謀生。

通過“夫妻西瓜棚”“老鄉帶老鄉”,從省內到省外再到國外,隊伍迅速壯大。目前,有4.3萬名黃巖瓜農“追著太陽種西瓜”,年銷售額超50億元,帶動各地十余萬農民就業創業。

然而,這份“甜蜜事業”也有重重風險。風餐露宿不說,選址不對、病害威脅、臺風侵擾、資金鏈條、銷售渠道……每個環節都足以讓個體瓜農破產。

作為外出瓜農的“娘家人”,黃巖區創新推出“瓜農天下”應用場景,為外出瓜農、種瓜基地提供信息指導、資源對接、服務保障等多元化服務,幫助瓜農避險增收,帶動全國瓜農共同富裕。

吃最多的苦,種最甜的瓜

虎年春節,一大批瓜農從天津、陜西、河北、甘肅、海南等地返回黃巖。帶著資金和信息,又四散到全國各地。

在天津承包500畝瓜田的何智禹,春節前跑了趟銀行。此前一兩天,他已將身份證、承包合同傳給信貸員審核。在銀行待了一杯茶的時間,230萬元的信用貸款到賬。大年初三,他就回到天津,采購農資、準備秧苗,開始新一年的忙碌。

這是他跨省種瓜的第12個年頭。去年,他種了150畝西瓜,收入100多萬元。粗略統計,臺州籍的瓜農在天津的承包規模有3萬畝。

在黃巖,像何智禹一樣的外出瓜農有4.3萬人。如今,黃巖瓜農遍布全國24個省(區、市),以及緬甸、越南、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和地區,西瓜種植面積達57萬余畝,是黃巖本土經濟作物面積的3倍;年銷售產值超50億元,帶動各地十余萬農民增收致富。

普通“吃瓜群眾”不知道的是,全國每10個精品大棚西瓜,就有7個是黃巖人種的。

但瓜農們說,西瓜雖甜,但種瓜人都是苦出來的。

走進位于黃巖西部山區的茅畬鄉,生態環境優美,是長潭水庫水源地保護區,但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增收門路狹窄。為破解困局,在老鄉幫帶和政府鼓勵下,大批農民發展外出農業。

每天起早貪黑,挖溝翻地;守著瓜田,風餐露宿;遠離家鄉,人地生疏;臺風病害,欲哭無淚……這些都是瓜農之苦,尤其是夏天大棚內溫度高達四五十攝氏度,濕度也特別高,人一進去就有胸悶、呼吸不暢的壓抑感。

豐收,是對勤勞者的褒獎。“種西瓜周期短、見效快,一般6到8個月就能獲益,畝均收益七八千元。”黃巖區瓜農協會常務副會長胡才謙告訴記者。

“跟著數據”種瓜,又創造“種瓜數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找不對方法,顆粒無收。

“種瓜最難的是選址,最怕的是天災,最愁的是賣不掉。”何智禹說,以前是老鄉幫帶,選址信息渠道單一,一旦選錯產區,可能面臨很大損失。此外,瓜農們線下辦理金融貸款程序復雜,異地還款也比較麻煩。有了病蟲害,還時常求助無門。

作為瓜農的“娘家人”,黃巖區委區政府積極協調,創設了“瓜農天下”應用場景,打造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外出農業服務體系,為瓜農和種瓜基地提供多元服務,推動避險增收,解決了瓜農們不少難點痛點。

“瓜農天下”的基礎是建立數據倉。黃巖區副區長夏曦說,他們整合對接省、市兩級公共數據平臺、農業農村原有系統、瓜農協會“幫農寶”等數據平臺,形成瓜農基礎信息、種植技術、土壤、市場行情、技術培訓、病蟲害信息等六大數據庫,破解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瓜農主體間信息不對稱難題。目前,平臺已整合7個部門67個細項的信息,構建出一套瓜農“可用”“能用”“有用”的數據資源體系。

哪些是瓜農最關心、最憂心的事?黃巖區梳理了瓜農需求清單,明確4大類16項具體需求,對接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第三方服務機構等資源,為瓜農提供多元化服務。

對瓜農個體來說,他們既是大數據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

胡才謙說,通過政府繪制的研判圖,能對行業有更精準的參考。比如,通過外出瓜農分布、市場行情及預警、產業地圖、選址推薦、瓜農畫像等5張研判圖,瓜農得以在選址、種植、銷售、對接政府等方面更加便利。            新華網

編輯:陳志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