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工惠·湛江號”會員普惠服務平臺走出了“湛江模式”,受到全國總工會和省總工會的高度肯定。組織參加2021年“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10個子項目評比,獲9個獎項,是廣東省獲獎最多的地級市,其中“粵工惠·湛江號”會員普惠服務平臺獲“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最具影響力平臺”;連續5年獲得廣東省工會工作考核一等獎……
2021年,是湛江市總工會團結奮斗、務實擔當的一年,更是篤定前行、碩果盈枝的一年。回眸2021年,湛江市總工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總工會的關心支持下,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職工群眾生活品質為目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強化使命擔當,深化改革創新,工會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高舉政治旗幟 唱響時代主旋律
堅定政治方向始終是工會工作的重要準繩。
一年來,全市各級工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忠誠黨的事業,切實履行好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廣大職工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自豪感不斷增強,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實。
一年來,湛江市總工會突出政治建設,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強化政治引領,開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強化工會宣傳思想和文化教育陣地管理,不斷拓展網上宣傳教育渠道和方式。
工會系統先后舉辦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學習教育、湛江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勞模事跡等宣講進企業活動8場,團結帶領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廣泛開展“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我心向黨”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和“網聚職工正能量·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各項作品征集和參賽活動,凝聚起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融合各類媒體資源,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充分講好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湛江故事、職工故事、工會故事,掀起致敬抗疫英雄熱潮,宣傳推文瀏覽量突破10萬人次。大力宣傳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勞模在社會各領域的標桿風向作用。評選“湛江十大職工好網民”,向廣大職工群眾傳遞正能量。
同時,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形勢政策宣傳教育,讓廣大職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把職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轉化為推動湛江建設發展的實際行動。
一年來,隨著一場場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縱深推進,大大激發了廣大職工群眾奮進的動力。
服務中心大局 引領職工建新功
一年來,湛江市總工會積極創新勞動競賽模式,優化競賽激勵機制,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為發揮主力軍作用提供保障。
助推湛江“大園區”建設,湛江市總工會積極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能比武等活動。去年聯合市人社局等七家單位舉行全市性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將16個行業46個工種納入湛江市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范圍,進一步挖掘培養技術人才,為湛江發展源源不斷輸入產業工人力量。深入開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共1萬2千多人參與,組織湛江代表隊參加省級比賽分獲金、銀獎。
建立健全職工創新體系,優化激勵機制,以勞動模范、高技能人才為帶頭人,著力引導做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先后培樹了2家市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改革建設工作。2021年,16人獲省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章。
同時,大力實施職工素質提升,持續開展市級以上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命名、復核工作,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全省率先成立湛江市網絡文化行業工會聯合會;建立湛江市新就業形態行業工會工作委員會,吹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入會號角,在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方面發揮工會應有作用。
強化精準服務 “智慧工會”大作為
工會的根基在職工群眾、血脈在職工群眾、力量在職工群眾。要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就必須做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的工作。
一年來,全市各級工會堅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致力履行主責主業,努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做好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
切實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及時協調處理省總工會輿情信息及12351工單系統反饋涉及我市職工勞資糾紛問題101起,為1791名職工追討工資2378多萬元。拓展勞動關系矛盾多元化解機制,繼續深化完善市、縣(市、區)兩級“工會+法院”訴調對接工作,督促指導96家目標任務企業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完善律師團管理制度,為企業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服務,共接待來訪職工40批64人次,共聯系“結對”企業265家,參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96宗。深入開展勞資溝通協商,創新性開展湛江市首屆勞資溝通協商技能競賽。
常態化服務和幫扶救助并行。各級工會關心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職工生活造成的影響,有針對性開展幫扶救助,針對疫情給企業和職工帶來的影響,各級工會全力做好企業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指導和服務。扎實做好工會送溫暖品牌幫扶活動,元旦春節期間,籌集送溫暖資金1200多萬元,慰問企業500多家,慰問職工1.8萬多戶;扎實開展互助保障工作,2021年全市新增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14.23萬人次,共為7676名職工辦理理賠1227.74萬元;鞏固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成效,幫助90多名困難職工有效抵御因病致困風險。
打造“工”字文化品牌。加大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力度,加強和規范職工療休養基地建設,滿足職工群眾對療休養活動多樣化需求,充分發揮職工療休養活動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牢牢抓住省總支持的政策窗口期和發展機遇期,積極推動市縣兩級文化陣地建設,湛江市文化宮重建已接近封頂;吳川已完成封頂,廉江等地文化宮已動工在建,著力打造集職工文化活動、職工職業技能及文化藝術培訓等為一體的服務體系。積極穩妥推進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司機之家、工會愛心媽媽小屋、工會愛心托管班等職工服務陣地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工會職工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新時代職工之家建設,支持全市各類“職工之家”建設,打造了一批示范工會。
秉承“把工會做到手機上面,把服務送到會員身邊”的理念,2021年湛江市總工會全力建設“智慧工會”,探索工會組織數字化轉型之路。主動適應網上工會工作形勢,有針對性地進行機構改革,成立全省首家市級智慧工會工作中心,為推進網上工會工作提供高效、安全、快速的信息技術服務保障。依托省總工會“粵工惠”數據庫的技術支撐,探索本地化新路徑,建設“粵工惠·湛江號”會員普惠平臺,整合和搭載具有本地特色的資源和服務項目,同時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政策,通過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推動工會普惠服務更加精準地滿足職工會員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粵工惠·湛江號”會員普惠平臺建設以來,開展線上線下活動80場,累計撬動資金700多萬,服務會員300多萬人次。為此,被全國總工會、中央網信辦評為獲“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最具影響力平臺”,先后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工人日報、南方日報等近20家國家級和省市級媒體報道,其中人民日報客戶端所刊文章瀏覽量突破30萬。
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大“智慧工會”建設力度,已建設基層組建數據庫、“二次醫保”報銷系統、微信公眾號、“IA綜合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系統并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強了服務職工的水平和能力。“湛江工會”微信公眾號在最具影響力公眾號最高排名處廣東省工會政務號排名第4,全國工會政務號排名第37。
黨建引領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完成新時代賦予工會的新使命,還需練好內功,增強內力。
市總工會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夯實黨建工作。舉辦基層黨員、黨務工作者輪訓班,邀請專家學者開設黨建知識講座、黨史講座、紀律教育專題講座;黨組書記和黨組成員講黨史、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講座,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研讀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指定書目,以學黨史帶學工運史、以學工運史促學黨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市總工會主要領導分別下基層講黨課,帶隊到三嶺山森林公園黨建紅林學習黨史,到徐聞縣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紀念館、紀念園參觀學習等。通過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圍繞100年來黨領導工運事業這一主題,設計市總工會百年黨史網上VR展廳,瀏覽量達3萬多人次,獲得廣東省黨史學習教育第六巡回指導組好評。
加強廉政建設,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深入開展模范機關創建活動、基層黨建示范點建設活動、工會系統機關干部蹲點聯系基層活動,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防腐敗工作,深入開展談心談話,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深化“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鞏固落實中央八項精神成果,提高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
堅持從黨的工會事業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發選工會干部、用工會干部,樹立實在、實干、實績的鮮明用人導向,抓好工會干部隊伍理想信念教育、作風轉變、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將人力資源力量向基層傾斜下沉,在全市開展工會系統機關干部蹲點聯系基層活動;輪訓全市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及勞資溝通協商指導員,為基層工會打造一支離不開、信得過、留得住、管得好、轉得活”的專業化、職業化隊伍。
風雨兼程,繼往開來。在新的歷程中,湛江市總工會將把團結廣大職工建功新時代作為第一使命,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當好高質量發展的奮斗者,擔當作為、團結奮進,共同譜寫新時代湛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