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高新種養專業合作社承包新民鎮高街村委會300多畝農田種植四個品種的番薯,現在每天出售番薯秧苗50萬到100萬條不等,每天最高收入有20多萬元,最低收入也在3萬多元,待到番薯收獲時又可以出售番薯,又是另外的收入,讓農田不再撂荒,讓農民實現大幅增收。
初夏時節,艷陽高掛。在該合作社承包的高街村委會300畝紅薯種植基地,40多位農村女工正在番薯田里割薯苗,男工忙著把薯苗裝車。
這片農地現已流轉給廉江市高新種養專業合作社用來種植圣女果、毛豆、花生、番薯等經濟作物。目前,圣女果已進入收獲期的尾聲,番薯基地進入秧苗出售的旺季。
廉江市高新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番薯種植基地里,女工在搶割番薯秧苗。通訊員 揭英隆 攝
該基地種有西瓜紅和紫羅蘭、008、小花葉(二代)等4個品種的番薯,每天都有幾十個工人在割秧苗出售,最貴的是008秧苗每條現價是2角2分,最便宜的紫羅蘭秧苗每條只有6分錢,其他每條都在1角錢以上。在售的番薯秧苗長20-30厘米,據工人說,他們平均每天可割苗12000條左右,約有180元的收入。
據該合作社負責人李浪平介紹,到基地參加割苗的工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農村婦女,她們平均一天有160元左右的工錢。
新民鎮副鎮長陳景濂告訴記者,該鎮目前已有像李浪平這樣的幾十個青年回鄉創業,既流轉土地,又請農民工,讓農戶得到了收益,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實現“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