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醫者擔當。5月10日,湛江市衛健局緊急召集我市醫療保障經驗豐富的26名醫療專家,分別進駐坡頭26個封控區進行實地醫療保障工作。
來自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腫瘤學副主任醫師詹德超是本次支援坡頭封控區醫療隊伍的一員,他負責坡頭區官渡鎮留屋村封控區的醫療保障工作。他們一天的工作是坡頭區26個封控區醫療隊伍的一個縮影。
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上N95口罩、手套和面罩,駐點醫療隊伍、區鎮村干部和志愿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挨家挨戶為封控區里的群眾做核酸采樣,無論風吹雨打,毫不畏懼。
5月12日,留屋村工作組在比對大數據篩查時,發現村里有一個精神病患者因為不配合無法進行核酸采樣。在大家都束手無策時,詹德超教授將目光轉向患者的家屬,“讓患者最信任的人來采樣吧”。
于是,一場封控區現場核酸采樣培訓就這樣悄然開始了。從采樣前的防護和消毒準備,到如何準確采樣,再到標本的密封,每個環節詹德超都講得嚴謹而通俗易懂。在幾次實操之后,這名精神病患者的父親終于通過了詹教授嚴格的“考核”,變身核酸采樣工作人員。
醫療隊伍從駐村第一天就開始摸查留屋村急危重癥患者,孕產婦、兒童患者、獨居老人,腫瘤患者和各類慢性病患者情況,建立診療名冊。每天除了核酸采樣,他們還實地宣傳防疫知識,問診封控區村民的健康狀況,為患者提供上門診療服務,協調配送藥品,耐心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一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村民們親切地調侃:“附院的詹教授他們來查房啦!”
詹德超堅定地說,“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一名共產黨員,我會恪盡職守,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