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0506”新冠疫情發生后,作為湛江農懇醫療系統的志愿者,馮輝毅然選擇逆行,到坡頭一線支援抗疫。早在今年4月雷州龍門鎮新冠疫情期間,因疫情影響留在村中當志愿者的馮輝,經常抓魚送到醫院,支援醫護人員抗疫。其愛心義舉的背后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從大學畢業后的他,在短短的5年中已資助了10多名困難學子及組織發起了上百次愛心公益活動,諸多感人事跡傳遞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抓魚志愿者原來是一個“助學達人”
“連續幾天,謝家村志愿者馮輝每天不僅要支援村里的核酸檢測工作,還要下水抓魚,為湛江農墾第二醫院送去新鮮的食材。”“愛心志愿者馮輝,在抗疫期間除了天天當義工,還天天下水抓魚送給醫護人員增加營養……”翻看半個多月以來的抗疫新聞,一些報道文字是如此描述雷州小伙子馮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來自雷州市龍門鎮謝家村的馮輝,不僅是一名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志愿者,還是一位熱心資助孤兒和困難學子的“助學達人”。自從大學畢業后5年以來,他先后資助了貧困大學生、孤兒等10多名困難學生,并且現在這些善行義舉還在進行時。“我的助學初衷就是:學子不能因貧窮失去求學圓夢的機會,愛心助學改變一個孩子即可改變一個家庭。”他這樣告訴記者。
“未經他人苦,怎有今日行?”這可謂是他親身經歷所萌發的助學公益動力。今年33歲的馮輝,也是一個出身寒門的孩子,當年其3個姐姐就是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輟學,最后把讀書機會都留給了他和哥哥。年少時期的這些苦難經歷,讓他對貧困群眾特別關注與同情。“如果不是家里貧窮,我的親姐姐也可以享受高等教育、有個稱心如意的事業……”馮輝一直對疼愛他們兄弟的3個姐姐,因窮斷送了讀書前程的事而耿耿于懷。盡管到了現在,他自己家的經濟生活并不寬裕,但他還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積極參加公益事業。他連續多年的助學事跡,深得朋友同事以及受助者的好評。
大學畢業后資助了六名大學生
馮輝先后就讀于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畢業之后在多家媒體就職過一段時間,也有過一段創業失敗的經歷,2017年開始入職于湛江農墾醫療系統。也就是從當年開始,他走上了熱心助學公益的道路。工作之余,他經常參加雷州鄉賢組織的慈善活動,如逢年過節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捐贈愛心蔬菜馳援武漢抗疫等。
公益活動中,諸如下鄉慰問貧困家庭時,馮輝經常遇到一些慰問對象因為家貧上不起學,讓他不由自主想起自己的貧窮經歷,在深感刺痛和心酸之余他毫不猶豫伸出了援助之手。“來自農村家庭的一些孩子,像極了兒時的我……只要他們想讀書,愿意讀書,也只要我有經濟能力,我就一定要資助他們到底,甚至到他們考上碩士、博士。”此后,幾乎每年9月開學季,他都會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捐資助學,包括資助孤兒、殘疾人等群體。
來自廣西合浦的陳某,以及雷州市英利鎮的張小辣椒,都是馮輝開始愛心資助的第一批大學生。她們于2017年考上大學,或因家庭變故等原因面臨輟學。獲悉情況后,每學年馮輝都會給他們資助3000元及安排一些節日慰問等。其中,陳謀去年考上研究生時,馮輝還給微信轉賬轉去了4000元,并表示繼續資助其讀完研究生為止。此外,覃斗鎮的林某、李某等貧困大學生,也是馮輝的資助對象。從2017年開始至今,已資助了大學生6名,每人每年都是3000至5000元,從大一至畢業從不間斷。
朋友圈小善舉也能發揮社會大能量
而在多年來的義行善舉中,馮輝除了資助貧困大學生外,同時還資助了一批貧困中小學生,如來自紀家鎮石井村遺孤兄弟倆林某略、林某騰等10余人。特別是對林某略、林某騰遺孤兄弟倆,馮輝與農墾醫療系統同事及身邊朋友等,從2017年起就一直合力給予幫助。逢年過節,他們都會組團前來慰問,為孤兒兄弟倆免費做健康檢測,給送來慰問金及生活用品等,并陪他們一起吃“團圓飯”,帶其到城里游玩……多年“愛心援助”從未失約,每年都給予孤兒兄弟倆愛的陪伴。
“我們都是受到馮輝的影響,也加入了慈善公益隊伍的行列。”在湛江農墾第二醫院工作的李雅說。而馮輝在雷州龍門抗疫一線的感人志愿事跡傳開后,雷州姑娘祝琪欣不辭辛勞到農貿市場和菜地里采購各種蔬菜2200多斤,還購買了一批礦泉水、八寶粥等,連夜送到閉環管理單位;來自金源花生油和金糧醇酒業兩家本地品牌企業代表也主動聯系上馮輝,并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對龍門衛生院所有醫護人員進行慰問,給送來一批花生油和水果等……他們均表示此事源自在抖音視頻及微信朋友圈,看到馮輝帶領一幫兄弟天天下水抓魚送給醫護人員,受其事跡所感動也獻愛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平時馮輝不但自己熱心公益,還通過朋友圈發動大家合力行善。受其朋友圈影響,5年來已經有100多人加入了行善助學隊伍,人人盡自己所能獻愛心。
“人生雖是短暫,但做人做事要踏實才心安。堅守公益初心永恒,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何樂而不為?非常感謝身邊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希望未來繼續攜手走在公益路上,一起幫扶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馮輝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