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在坡頭區疫情防控一線,一支身著橄欖綠馬甲的湛江市港城老兵應急救援隊格外顯眼。46名來自全市各地的“港城老兵”主動請纓深入官渡鎮、龍頭鎮抗疫最前線,敢于挑最重的擔、干最累的活,保障群眾生活物資“大后方”。
聞令而動,沖鋒在前!湛江“0506”本土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廣大退役軍人或積極請戰沖在基層一線,或踴躍捐贈抗疫物資。近萬名港城老兵組成主力軍,滿腔熱血,臨危不懼投身“疫”線,勇當疫情防控排頭兵!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退役不褪色、離軍不離黨的軍人本色,為守護港城作出貢獻。這抹“橄欖綠”,成為“疫”線中一道靚麗的色彩。
危難時刻顯擔當 “疫”不容辭勇沖鋒
疫情發生后,湛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即時發出倡議書,動員全市港城老兵攜手共同抗擊疫情。
“我報名!”“若有戰、召必回!”短短3天時間,近萬名“港城老兵”聞令而動,亮身份、做表率、打頭陣,火速集結,奔赴全市各地抗疫最前線,全力戰“疫”。“橄欖綠”成為“疫”線一抹靚麗的色彩,他們穿梭在各個核酸點,組織引導當地群眾進行核酸檢測。
坡頭區作為本輪疫情的“重災區”,抗疫人員、物資仍十分緊缺。在湛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組織下,不少前期在各縣(市、區)支援核酸檢測的港城老兵不顧疲憊,立馬主動請纓參加,5月13日至14日,46名來自各地的港城老兵火速集結,先后深入坡頭區官渡鎮、龍頭鎮疫情最前線。
“只要祖國需要我,群眾需要我,不管我在哪,我都‘召必回’!” 5月12日,還在福建旅行的21歲小伙陳俊霖,中途聽聞征集老兵志愿者的消息,立馬中止計劃行程,連夜驅車趕回,凌晨到達湛江后,他馬上簡單收拾包袱,第一時間與志愿隊接上頭,抵達官渡開展工作;退役后在家務農的63歲老兵歐保林,在疫情發生伊始就積極作為志愿者支援吳川核酸檢測工作,得知坡頭區疫情嚴重,他毫不猶豫報名,從吳川趕到坡頭支援;退役后自行創業的遂溪小伙唐民歡,積極響應號召到坡頭疫情一線去,當他從工地回到檔口,收到回復可以去坡頭當志愿者的消息時,他激動得馬上讓妻子幫忙收拾幾件衣服在路上等他,他冒著大暴雨趕到海灣大橋前與老兵支援者們的車隊匯合前往;原計劃“520”結婚的雷州小伙林聰,明知道會因此錯過婚期,卻毅然決然前往坡頭一線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一個個迅速行動的身影,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湛江市港城老兵志愿者化身為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橄欖綠”,他們的點滴貢獻凝聚成守護平安湛江的強大力量。
“硬核鐵軍”挑重擔 堅守群眾“大后方”
近日,記者來到坡頭區官渡鎮2號倉庫,別看這里不算大,卻是疫情期間官渡鎮的“大糧倉”。所有支援官渡的生活物資,都在1號、2號倉庫卸貨并分揀轉運給老百姓。他們日夜堅守,保障群眾生活物資“大后方”,他們與時間賽跑,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各地運送來的物資第一時間送達需要的百姓手中。
“我們都是24小時待命,召之即來、隨時應戰,只要有任務下達,我們立馬到位。” 港城老兵應急救援隊隊長周聰說,一分隊隊員一天裝卸四、五十噸物資是常態,高峰時期甚至達到上百噸,有時奮戰到凌晨兩三點,日曬雨淋,但大家從不喊累,紀律性特別強,團結默契,隨時都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每天,志愿者們每抵達一個任務點、每完成一次任務,他們都立馬在微信群進行匯報,等待下一步指示。
5月14日和15日晚,都是雷雨交加的惡劣天氣,他們卻每天都奮戰到凌晨。15日晚,大雨滂沱。剛剛冒雨卸下1.5萬斤西瓜的老兵志愿者們,雨衣下的衣服已完全濕透。這時,一輛載著25噸冬瓜的大卡車駛入了倉庫,大家一字排開,又開始忙碌起來。由于冬瓜個頭很大,且沒有袋子包裝,大家排成兩列,一個接著一個把冬瓜從貨車傳遞到倉庫。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雨中奮戰,大家回到宿舍已是凌晨3點。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已接近4點。經過短暫的休息,次日早上8點半,志愿者們又準時回到各自崗位,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那段時間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時而瓢潑大雨,時而高溫暴曬。干著最重、最累體力活的他們即使汗流浹背、手腳疲累,也絲毫不埋怨半句。在任務間隙,他們就在倉庫木板、塑料編織袋、紙皮箱上席地而睡,爭分奪秒,隨時準備接收、發放下一批物資。
在疫情最前線,他們變身“搬運員、守門員、后勤保障員”等各種角色。除了日常負責2個倉庫的物資裝卸發放,港城老兵志愿者們還利用倉庫沒有接到物資運送的閑暇時間,全力協助配合核酸檢測點和交通卡口等值班值守志愿服務工作。有時在核酸檢測點或卡口值守時突然接到緊急物資轉運任務,他們又立馬從一兩公里外迅速跑步回到倉庫待命。
從5月16日至23日,駐守官渡、坡頭的兩個港城老兵志愿者分隊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共裝卸發放生活用品、醫療防疫用品和食用品等物資約359車1020噸,核酸檢測點服務人數84人次576小時,堅守卡口巡邏檢碼72人次720小時。此外,他們還輔助做好市場維穩、清點收發物、回收路障牌、維持交通秩序等,以及各項手尾清理工作,為疫情防控構筑起了牢固的物資保障線。
軍心不改保本色 錚錚誓言護港城
“他們義無反顧拋開手上的工作,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講報酬,一聲號召就立馬投身疫情一線來幫助我們,非常難得!”坡頭區的工作人員紛紛點贊說。
別看這是一支港城老兵志愿者隊伍,但他們大多都是年輕的面孔,隊伍的平均年齡才35歲,活力滿滿。工作時一絲不茍,閑暇時有說有笑、打成一片。最年輕的小伙陳俊霖和63歲的歐保林、59歲的葉浩、55歲的楊勇這三位“老大哥”,都是隊伍中的“氣氛擔當”,在多才多藝的他們組織下,大家的抗疫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遠遠就能聽見他們唱軍歌時鏗鏘嘹亮的歌聲,大家重溫軍旅生活記憶,聽老大哥們講講自己的人生經歷。
考慮到此次志愿活動對于體力的要求較高,最初在招募志愿者時更傾向于年輕的退役軍人,但三位“老大哥”多次主動報名,毅然前來。在安排工作時,隊里也給他們安排較為輕松的隊伍后勤保障和核酸檢測點、卡口的協助工作,但老大哥們忙完本職工作,立馬又馬不停蹄過來幫忙搬運物資。“我們人老心不老!大家能干的事情我們都能干!可以為老百姓干點事情,我們心里高興!”歐保林和葉浩異口同聲地說。
遺憾的是,5月24日晚,歐保林接到長期患病妻子病故的噩耗。他的妻子由于高度貧血,十多年臥床不起,他長期在病床前悉心照顧。此次疫情暴發,他叫來已出嫁的女兒照顧妻子,舍小家為大家,積極投身抗疫一線。在吳川連續6天堅守核酸檢測點服務,結束后又立刻響應號召,請戰開赴坡頭抗疫一線加入應急救援分隊。在10天抗疫戰斗中,年紀最大的他時時沖鋒在前,工作搶著干。年輕的隊員看著都感到心疼,他卻總是堅強地說:“我能行!能頂住!”
在這支隊伍里面,還有不少近期準備參加職業考試、研究生考試的老兵志愿者。在他們的行李中,除了簡單的幾件衣服,就是書本。白天抗疫,晚上一有空就埋頭“啃書”,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正是這群“最可愛的人”,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火速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弘揚“軍心不改保本色,甘于奉獻耀港城”的港城老兵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攜手共同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