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行走海岸線》廣東段節目之《湛江:硇洲島上瓜果飄香》,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金牌欄目《遠方的家》播出,介紹了硇洲島上的香甜瓜果、珍稀海洋動物救助站和歷史人文等,生動展示中國第一大火山島的風情與魅力,引起觀眾和網友廣泛關注與強烈反響。
“中國第一大火山島”上特產豐富
香甜瓜果令人大快朵頤
節目中,伴隨著硇洲島的旖旎海島風情鏡頭,央視主播娓娓道來:“離湛江市東南處約四十公里的硇洲島,不僅風光秀麗,還盛產各種瓜果蔬菜以及地方特產,有著‘瓜果之鄉’的美譽。”
央視記者跟隨湛江硇洲島旅游協會副會長蔡宛霖從東南碼頭客運站出發,登上前往硇洲島的客輪。“硇洲古稱硭洲,在20至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噴發而成,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海島面積將近56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雖然不是湛江最大的海島卻因為距離市區近,物產豐富,常年定居在海島上的人仍有五萬之多。”蔡宛霖如數家珍地介紹。
央視記者品嘗了和火龍果、甘蔗并稱為硇洲島三大水果特產的香蕉,對這種價格實惠、入口綿滑、果肉緊實的特產贊不絕口。并走進當地一家小吃鋪,品嘗填滿芝麻、砂糖、花生等各種餡料,酥脆香甜、美味可口又寓意著吉祥富貴好兆頭的島上特色美食——油角仔。隨后,央視記者在赤馬村體驗了親手采摘火龍果的豐收樂趣,吃了溢著清香、清甜多汁、綿柔順滑的大個火龍果。
央視節目中介紹:“如今,整個硇洲島種植了兩萬多畝火龍果,不僅給當地農戶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讓硇洲火龍果成為當地最為知名的農產品之一。在未來,隨著深加工和保鮮技術的不斷進步,當地農戶們期盼著硇洲島的火龍果能夠走得更遠。”
島上有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科普基地
已救治了上千只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硇洲島居民除了從事傳統的種植業,還有許多人從事漁業捕撈,過程中偶爾會誤捕到一些珍稀的海洋動物。漁民們很自覺和有愛心,會將受傷的動物第一時間送到救助站治療。
央視記者來到位于硇洲島上的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科普基地,基地有關負責人梁愛洲講述起了救助海龜的故事:這里2016年曾救助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綠海龜,幫助它恢復健康后放回大海;也有2020年4月救助的、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海龜,又名蠵龜。這只紅海龜每天都需要進行治療,為了防止發生感染,治療前工作人員要先把水池清潔干凈,并在地上鋪上棉被,再細心地為紅海龜上藥護理。
據悉,截至2021年,該基地已經救治了1000多只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從鯨豚、海龜到玳瑁、蝎鱟等,只要能救治的都不放棄。他們還會為用心救護的每一只動物,建立詳細的檔案。
到硇洲渡海先鋒營陳列室聽戰斗故事
有百年歷史的硇洲燈塔,至今仍護航照明
“1950年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硇洲島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的集結點之一。承擔著集結物資、訓練戰士的任務,更是當時東線作戰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央視記者來到硇洲渡海先鋒營陳列室,聽講解員程碧虹介紹當年的戰斗故事;還走訪了當年曾參加渡海作戰的硇洲船工的后代——79歲的黃美宏。
“海島東南角的硇洲燈塔,是世界上僅存的兩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該燈塔1899年始建于廣州灣時期,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1945年中國收回燈塔的管理權,由此燈塔成為湛江內陸的主要航標燈塔之一。”最早的守塔人是陳義,他從部隊轉到這里守燈塔,退休后還義務值班,直到1985年去世,總共守了三十多年的燈塔,并選擇在去世之后長埋于此,讓人不禁贊嘆“青山有幸埋忠骨”。
“陳義一生的愿望,就是與燈塔守望。”這里的守塔人已經傳承到第三代,現在由湛江硇洲燈塔管理員李光亮負責燈塔的日常維護。塔高19.2米,燈海拔高度103米,因為水晶磨鏡的獨特構造原理,照射范圍達26海里,約相當于48公里。硇洲燈塔在精心護理下,至今仍發揮著護航照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