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其中,廉江飄色(吉水偶色)榜上有名。
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
發展至今,傳統與現代題材相融合
記者從廉江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飄色乃南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朵奇葩。其中,吉水飄色源自于明朝開始的農歷二月二的“伯公巡游”活動。二月二伯公巡游是吉水鎮一年一度的最大型、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群眾性民俗巡游活動,主要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四季平安、吉慶祥和為目的。這種巡游活動從明朝至今,已成習俗。逢游到處,必燃放煙花炮竹以示慶祝,祈求吉祥。
至清朝后期,群眾和木偶戲藝人手持木偶參與巡游祈禱活動,也有用支架固定木偶頭像,由演藝人員肩托著巡游,這種形式至今還保留著,稱肩色或肩托色。改革開放后,逐漸增添真人扮相,四人抬著參與巡游。1990年,當地民間藝人全以光、梁光等組織人員大膽改革與創新,首次運用人力車載,以減輕抬色柜的壓力,并改手持色、抬色為肩托色和車載色巡游,增強了飄色的活動效果,改變過去的單屏單板單飄的單調現象,采用了一屏多飄,引起轟動。飄色的內容也不斷豐富,除了傳統保留的戲劇人物偶色之外,還增加了許多反映改革開放成就的一些現代題材。用真人扮演的飄色,使傳統與現代題材相結合。
多次參加比賽和展演并屢獲獎項
吉水偶色造型獨特,藝術形式多種多樣
據悉,吉水飄色造型獨特,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有肩色(偶色)、抬色、車色,肩色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吉水飄色其色梗、支點科學合理,服裝設計精妙,有屏穩飄高,驚而不險,險中又穩、奇特秀麗,妙趣橫生的特點。2017年6月,吉水飄色被列入廉江市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7月,被列入湛江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介紹,廉江飄色(吉水偶色)多次參加大型比賽和展演,并屢獲獎項。其中,《海瑞赴廉謝恩師》《王母尋寶下廉江》參加2006年鼎龍杯中國首屆飄色藝術大匯演,并獲金獎;2008年,獲得第二屆廉江市文化藝術精品獎一等獎和第七屆湛江市文化藝術精品獎三等獎,吉水飄色隊也獲得湛江最具活力藝術團隊;2011年8月參加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巡演,同年11月參加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表演。目前,吉水飄色有肩色、抬色、車載色,傳統保留節目有《八仙賀壽》、肩色《天仙配》、《游湖借傘》、《海瑞赴廉謝恩師》等4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