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到中秋、端午等時節,粽子或月餅過度包裝問題或“天價粽子”“天價月餅”問題就會變得很嚴重。有的粽子包裝里三層、外三層,包裝紙盡顯“奢華”。包裝精美或裝鮑魚、海參餡的“天價粽子”屢見不鮮。賣粽子變成了賣包裝、賣面子。
“天價粽子”迎合了部分消費者好面子的心理,也助長了借粽送禮等不正之風。粽子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了大量的包裝垃圾,帶來包裝物污染。粽子等商品過度包裝問題還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比如一些無良商家將質量低劣的粽子用豪華包裝包裹,卻以高價出售等等。
當下,粽子市場刮起了“簡約風”,這是讓人高興的一個變化。如裝鮑魚、海參餡的“天價粽子”少見了,“素顏”包裝受青睞……散裝粽子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消費者注重實際,不再盲目攀比,不再進行面子消費,這不僅是一種節儉意識的體現,也是理性消費觀念的回歸,而這也才更有利于維護好自身權益。另外,這也能讓粽子回歸食品消費的本意,還從一個側面讓人看到端午節等節日違規收送節禮現象得到了較好遏制。
這是多方促成的結果:公眾的消費行為越發成熟理性;相關制度越發完善,如為了遏制商品過度包裝,去年修訂發布的GB 23350-2021標準,規定了食品和化妝品的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涵蓋了糕點、酒類、茶葉、飲料、保健食品等31類食品。
需要警惕的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還須防范粽子月餅過度包裝問題再次卷土重來,況且在一些地方,月餅、粽子的過度包裝問題,仍沒能得到較好遏制。
對此,就要久久為功,多方持續發力。如要繼續倡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遏制粽子消費的非理性需求,在社會上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還要對違規收送節禮現象持續打擊,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對粽子過度包裝問題則要加強整治力度,加強對粽子市場的監管,規范生產環節,讓過度包裝粽子、“天價粽子”沒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