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文創產品設計開發亮點紛呈,傳統美食制作技藝融入生活

給“非遺”做加法 讓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2022-06-14 16:03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記者卓朝興 通訊員李祖杰 邱苑丹

昨日,湛江晚報《湛江“非遺”火出圈》報道刊登后,引起網友讀者的極大關注。他們紛紛表示,“不僅要火出圈,還要活起來”“要更貼近我們,運用到生活中”……

當天,記者從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湛江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良性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湛江非遺文創和產品設計開發方面可謂亮點紛呈。

迷你醒獅彩扎。 受訪者供圖

醒獅文化融入手機殼。受訪者供圖

“互聯網+”   

電腦設計和線上營銷  醒獅融入青少年日常

“我們生產的這個迷你獅款式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年銷售量已達上千個!”在去年12月舉行的2021年廣東省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決賽里,湛江共有3個項目獲優勝獎,其中包括《迷你獅——醒獅彩扎》(參賽項目負責人:黃桃;參賽團隊(企業)名稱:遂溪縣黃略龍灣金聲鼓樂廠)。在今年年初三央視播出的《2022中國年味》之湛江篇節目中,也出現有黃桃團隊扎制的獅頭亮相的鏡頭。

“遂溪醒獅”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遂溪獅頭彩扎”是省級非遺項目,黃桃從事制作遂溪獅頭彩扎已有近40年,是省級非遺遂溪獅頭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她介紹:“迷你獅制作是將遂溪獅頭彩扎技藝‘縮小’為精巧制作方法,秉承讓醒獅文化融入生活理念,以更好保護、傳承和弘揚遂溪醒獅獅頭制作傳統技藝。”

卡通醒獅“納福”“小遂”,卡通醒獅頭的車載香薰,醒獅主題的手機殼、服裝……這些琳瑯滿目的非遺文創產品設計者是黃桃的兒子——李祖杰。李祖杰的父親是國家級非遺廣東醒獅傳承人李榮仔,母親是省級非遺遂溪獅頭彩扎傳承人。作為“95后”,李祖杰大學畢業后也步入醒獅行當,與時俱進地把電腦設計、互聯網營銷等新鮮事物與傳統技藝相互融合,“從小受家庭影響和熏陶。如今,身為年輕一代醒獅傳承人,我想結合時代來傳承、發展、創新醒獅文化,讓醒獅文化融入普通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從中得出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儺舞元素動漫形象。受訪者供圖

“創新活力+”   

儺舞海洋元素結合  開創全新視覺形象

湛江地區有多所大學,充滿活力和創新意識的高校師生也成為非遺文創和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的生力軍。

其中,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副教授吳愛珍,從2015年開始研究湛江非遺,其研發的儺舞非遺作品《戲儺》獲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嶺南杯”金獎和湛江非遺產品設計大師金獎。

針對湛江非遺儺舞形象產品開發,她侃侃而談,“湛江儺舞”是中國舞蹈藝術的活化石,儺面具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也是非遺文創的靈感來源。吳愛珍介紹非遺文創的創作思路——以儺面具為原型,陶土為媒介,將湛江的海洋元素結合在儺舞面具的形象中,創造一系列具有全新視覺形象的文創產品。陶土的質樸與堅硬對視覺效果進行了增強,使之具有更為獨立的藝術品格。

在文創作品方面,包括掛包、掛飾、手機殼及鑰匙扣等,可以運用到室內空間裝飾之外,還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于開發一些年慶的剪紙、春聯、紅包、IP形象和表情包等類型的文創產品。目前,設計產品正與市場對接,如湛江海味手信外包裝等已達成合作意向,將投入市場,“因儺舞形象有祈福喜慶的寓意,后續打算逐步將設計產品投入市場。通過產品的設計研發,將非遺文化研究傳承,通過產品投入市場,將湛江非遺文化廣為傳播。”

制作海味月餅。記者 張鋒鋒 攝

“味道記憶+”

傳統美食制作技藝讓非遺與生活相融

記者從赤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廣東省繼續開展“非遺購物節”活動,并開設廣東非遺產品墟市,集中展示銷售廣東特色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非遺相關美食、文博文創產品等,現場配套主舞臺展演、直播間推介等,讓非遺走進生活,營造非遺惠民利民的良好氛圍。

其中,赤坎區省級非遺項目“湛江海味月餅制作技藝”“湛江干魚制作技藝”,市級非遺項目“湛江海味雞仔餅制作技藝”受邀參加了廣東省非遺產品墟市(中山主會場)非遺展示。

據介紹,湛江海味月餅是百多年來湛江沿海漁民百姓的傳統食品,具有吸納性和包容性,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和傳承,其制作技藝于2022年列入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湛江海味月餅制作技藝主要以湛江特產海味蝦米作為主打餡料,配以自然椰絲、地道蔗糖等本地食材精制而成。其制作過程主要有選、炒、拌、搓、打、烤、包7道獨特傳統手工工序,具有選料精優、制作精巧、配方獨特、海味濃郁的特點。

干魚,是用鹽腌曬干的魚,俗稱“咸鮮魚”或“魚干”或“咸魚”。干魚看似質樸,實質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科學、經濟價值。在湛江,有很多地方清明祭祖時保留用干魚做供品,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精神的延續,干魚也是湛江飲食文化中的一個獨特元素。湛江干魚制作技藝包括材料的選擇、開片、浸泡、鹽腌、晾曬及回鮮等多道技藝,“湛江干魚制作技藝”項目于2018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湛江海味雞仔餅傳統制作技藝歷史悠久,精巧獨特,主要選用湛江特產海味蝦米、土豬肉、花生、瓜子、芝麻等為主要食材,經過選料、炮制、拌餡、搓皮、成型、烤餅等六大工序精制而成,其炮制蝦米、秘制冰肉、滲味回香、蛋黃脆皮的技藝方法獨特,做出來的海味雞仔餅色澤金黃、口感咸香、海味濃郁,深受廣大顧客喜愛,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湛江海味雞仔餅制作技藝于2019年列入湛江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編輯:何海清
值班主任:何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