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暹芭”的影響,距離臺風登陸中心的吳川市蘭石鎮,水稻倒伏受浸受損情況嚴重。臺風過后,近日,蘭石鎮農戶利用天氣轉晴的有利時機,組織農戶對浸泡稻田進行緊急排水、對稻谷搶收烘干,努力減少損失。
據了解,蘭石鎮地處袂花江下游,地勢較低,每逢臺風洪災,農田便面臨洪水倒灌的危險,水稻受浸受損現象時有發生,一旦排洪不及時,水稻搶收后無法烘干,農戶受損嚴重。對此,吳川市農業農村局經深入調研后表示,正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政策資金,擬在蘭石鎮加建排洪泵站,并增加烘干設備、儲糧倉,切實增強農業領域防災減災能力。
現場:水稻倒伏受浸情況嚴重
“如果臺風能晚來10多天,我們這一大片水稻都已收割完,銷往全國各地了!”7月7日上午,蘭石鎮頓谷村水稻種植基地內,吳川市蘭石鎮慶豐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楊華慶站在田頭,觸目所及,大片的水稻倒伏在地,靠近袂花江附近的水稻更是被泡進了水里。他彎下腰從地上掏起一捧結滿谷穗的水稻向記者展示,因排洪搶收不及時,穗部已經發芽,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楊華慶是蘭石鎮的資深老農人,1995年他放棄經商,返鄉帶領村民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2012年,在楊華慶的帶領下,合計145戶成立了吳川市蘭石鎮慶豐蔬菜專業合作社。今年該合作社共種植水稻約1.2萬畝,在臺風“暹芭”來襲前,楊華慶與農戶積極搶收了1000余畝。受臺風襲擊,仍有超1萬畝水稻面臨不同程度的倒伏受浸受損情況。
搶收:排洪搶收“與時間賽跑”
“這800多畝,是我今年水稻收成的最后希望了!還有10多天才能收成,現在說什么都要守住!”站在自己承包的農田前,楊華慶指揮著工人發動7臺抽水機,幾乎24小時運轉,將水稻田里的積水排向灌溉渠。盡管如此,連日來,斷斷續續的降雨還是讓他絲毫不敢放松警惕。
另一邊,部分地勢更低,且沒有抽水設備的農戶則趁著沒下雨的時間段,用手把倒伏稻谷扶正,避免倒伏的稻谷發芽,希望可以挽回損失。還有的農民利用收割機,在搶收稻谷。
據農技人員介紹,水稻在倒伏受浸后,應第一時間搶排,盡量減少水稻水浸的時間,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搶收,盡量把可以收成的水稻收起來,減少損失。
為消除災痕 ,加快救災復產工作,近日,吳川市有關部門組織10個救災復產工作小組,24個指導小組前往全市各地開展救災復產指導工作。當前,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等保險公司已進入蘭石鎮,對受災水稻進行開展各項災后理賠工作,并開通綠色通道快速賠付,幫助受災農戶盡快獲得賠償進行復工復產。
期盼:加快烘干排洪設施建設
談起本次水稻倒伏受浸受損,蘭石鎮當地農戶眉頭緊皺,表示這一情況并不陌生。蘭石鎮地勢低洼,又臨近袂花江、小東江等江流,遇臺風洪水,農田常常受損嚴重。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提高并加固大堤,努力解決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暢易引發水災的問題,農田水浸現象正逐漸減少,但遇到強臺風或強降水,農田地勢低洼,沒有抽水排洪設施,“水浸田”現象仍難避免。
“臺風天收割的水稻含水量高,如果烘干不及時,2-3天就發霉發芽了。”據蘭石鎮村民介紹,臺風后,農戶搶收水稻量聚增,而日照不足,當地烘干機及儲糧倉不足,成為搶收減損的“攔路虎”。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針對蘭石鎮受災情況,吳川市農業農村局派出調研小組,多次深入田頭,了解民情民憂,將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政策資金,加快治理對江排洪通道,提高搶排能力,積極推動對江排洪大型泵站建設,保障排洪暢通,同時為農戶購買烘干設備、增設儲糧倉提供支持,增強農業領域防災減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