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海洋大學2021—2022學年社會實踐活動總結表彰暨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在湖光校區舉行。會議表彰社會實踐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并為即將奔赴全國各地的220支社會實踐隊伍授旗。(據7月12日《湛江日報》)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然而,當前我國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廣度和深度。鄉村振興需要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機制創新等方方面面都給力,而廣泛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無疑也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有效舉措。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自然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未來促進國家發展的主流力量,對于承擔國家、社會、民族等方面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正因為如此,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團中央就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暑期“三下鄉”活動的廣泛開展,不僅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進了農村文化、科技、衛生的發展,也為改善農村社會風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扎實推進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海洋大學在5月中旬就已啟動活動前期工作。校團委積極動員、提前部署、創新模式,開展品牌項目遴選、舉辦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招募燈塔團隊成員等系列活動、可謂做足了功夫。
希望其他各高校也能像廣東海洋大學這樣積極行動起來,經常組織開展類似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大學生積極投身該活動,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當中,做到懂知識,會運用,有作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