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14日湛江云媒報道,7月11日,廣東省研學旅行協會發布《關于公布第一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的通知》。其中,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榜上有名。
“研學”,是當下的一個熱門詞匯,作為一種集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于一體的校外活動,近年來研學旅行市場十分火熱。早年曾推出的《跟著課本游湛江》一類研學活動,就讓我們清晰地看到,研學旅行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鄉村是開展高質量研學旅行的重要空間。近日,第一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公布,更能說明:推動研學旅游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很有必要、大有可為。
正所謂“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相比起端坐于課室內的傳統教學,研學旅游突出了一個“研”字,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更有利于促使學生價值觀與創造力的覺醒。但是如果簡單地認為,鄉村研學旅行就是把學生帶到農村去體驗鄉村生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錯了。鄉村研學旅行,特色在“鄉村”、形式是“旅行”,但終歸還是要回到“研學”這個根本上,涉及到課程設置、路線安排、安全保障等諸多因素。所以,精心打造一批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以研學旅行撬動鄉村振興,很有必要。
首先,是讓鄉村真正意識到以研學旅行帶熱鄉村休閑產業的可行性。有沒有可能在《跟著課本游湛江》的基礎上,推出一套地方研學讀本或教材?就像日前央視科教頻道金牌欄目“地理·中國”接連播出《雷州奇境》,我們也大可探索一套立足于湛江、立足于雷州半島的研學讀本,在讀本里推介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和精品路線。同時,鼓勵各研學基地與所在鎮村簽訂合作協議,推動相關鎮村把鄉村研學旅行作為一個項目去開發、經營,以研學旅行帶動村中的休閑產業發展,將村中的一些體驗項目打造成特色品牌。
其次,是要在鄉村研學旅行中突出非遺、文創等元素,助力鄉村文化傳承。湛江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但不少正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在非遺主動進校園的同時,如果也能讓學生主動走近非遺,那不就能形成雙向奔赴的新局面?這次入選省首批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的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一個相當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并一定程度上通過文旅呈現出來。我們要鼓勵研學旅行與鄉村文化融合,通過展演、手工技藝現場展示和學生現場制作等活動,激活鄉村非遺大課堂,就地實現文化傳承。
最后,是要突出湛江作為“紅樹林之城”的獨特優勢,有意識地將鄉村游、研學游與生態游結合起來。目前,筆者還沒看到市內推出以紅樹林為主題的鄉村研學旅行,我們應該加快在這方面的策劃與開發,配套推出一批紅樹林保護、節氣物候、自然課堂、健康養生等科普教程,激發青少年認知自然、保護自然的熱情,帶動鄉村生態建設和生態教育。
其實湛江有不少鎮村都具備打造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的資源條件,所欠缺的是從“育人”的角度看鄉村之價值,跳出“旅游”看鄉村研學旅行,促進研學旅行與鄉村在經濟、生態、文化、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更多鄉村研學旅行精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