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勁流暖珠江水,經年匯涌湛江灣。
300多個晝夜里,從大灣區的花城到雷州半島的港城,結對幫扶的故事如歌動人。
一年前,同樣的七月盛夏,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廣州市派駐湛江市駐鎮幫鎮扶村指揮部(以下簡稱“廣湛指揮部”)成立。廣湛指揮部總指揮顧偉星等129名幫扶干部從廣州出發,進駐湛江。
一年來,廣州幫扶干部的足跡踏遍這片紅土地上的24個鎮區,走訪調研2440次;召開村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850多場;遍訪脫貧群眾,走訪慰問物資及資金約合278萬元;引導77家企業開展入駐投資;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低收入的8991人增加了收入。
他們在大灣區和北部灣之間穿針引線,帶來了10.08億元對口幫扶資金、教育對口捐助物資及資金568萬元,消費幫扶銷售額合計1049萬元,助力1319項幫扶項目納入省項目庫。
截至2022年6月,竣工項目合計221個,完成投資近1.06億元,集中開工項目達357個,形成實物工作量投資超1億元。另外,抗疫物資捐贈超過2千萬元。
他們在紅土地上描圖立樁,規劃18個集中供水提質提標示范建設工程,其中3個示范工程已于去年底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此舉惠及了周邊上萬名群眾。他們鍛造產業新引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幫扶項目94個,估算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占15個。
紅土地上,處處流傳著穗湛結對幫扶的動人故事……
湖光鎮蔡屋村喬北集中供水站。
公共設施升級:村民走靚路喝好水
“變化最大是基礎設施大升級,村民走上靚路喝上好水!”盛夏的湛江,在樹陰下停放電動車的坡頭區龍頭鎮村民李麗娟談及從廣州來的幫扶干部給村里帶來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現在村里通上了自來水,我不用把水過濾兩遍才敢下鍋了,還能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查詢水質情況,看得見,我很放心。孩子學校門口新鋪了柏油路,我們現在也不用被堵在學校門口了。”
“現在大伙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村容村貌越來越美了,都是通過走訪調研,和當地干部一起,邊學邊干,干出來的。”廣州市派駐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周遠說,去年7月9日一進駐,工作隊就圍繞幫鎮扶村目標,開展大量的走訪調研工作,為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積累了大量數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開展“大走訪、深調研”,摸清需求和底數, 一戶一策找準幫扶切入口,是廣湛指揮部進駐后部署的第一步棋。一年來,廣湛指揮部指導組織了多輪次的“大走訪、 深調研”行動,工作專班、工作隊的足跡遍布幫扶鎮、村,走訪調研累計達2440次,召開村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850多場次,摸清需求和底數。
公共服務優化:村民喜得便利
“現在孩子們成日蹦蹦跳跳的,歡快得很,活躍多了。”徐聞縣前山中心小學的陳老師說,“以前,一放學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拿著熱水壺往開水房沖,生怕去晚了要洗冷水澡。”
去年冬天,廣州市派駐湛江徐聞縣前山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調研走訪發現,寒冬里孩子們沒熱水洗澡,便第一時間實施前山學校“澡堂計劃”,動員后方企業捐贈集中供熱設備,讓260名小學生洗上了熱水澡。
“修建好熱水供應系統以后,學生再也不用守著熱水房排隊了。”前山中心小學校長說,駐徐聞縣前山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以來,多次前往前山中心小學實地考察,開展捐贈助學。一批批教育器材、辦公設備運進校門后,學校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學校教學環境改善了,室外文娛活動設備也完善了,周邊村鎮的一些學生也不斷陸續地轉了進來。
為幫助提高幫扶鎮區基礎教育能力,廣湛指揮部及下屬工作隊已促成160名骨干教師到結對學校跟崗學習,合計為教育對口捐助物資及資金568萬元,推進和安、青平、石角小學等一批破舊的鎮村小學重建或設施改造,有效改善教學環境。廣州市派駐湛江吳川市覃巴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通過對接廣州正佳集團,為全鎮中小學校捐贈2700多套課桌椅。
村民們盼著能得到更好的醫療保障,廣湛指揮部就積極帶著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一步大力推進衛生強鎮計劃。
廣州市派駐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對接后方聯合捐助100萬元建設湖光防疫核酸檢測中心,具備覆蓋日檢測4萬人能力;促成省第二人民醫院建設遠程醫療鄉村支援服務站,常態化開展遠程免費診療服務。
廣州市派駐湛江吳川市覃巴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廣東潮青、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合作,開展“廣東潮青光明行”行動,專家義診覆蓋132條自然村,兩天內為80名患者免費進行復明手術。
鄉村產業興起:村民家門口就業
“在石角鎮黨委、政府支持和許隊的積極牽線搭橋下,鶴谷花海農旅田園綜合體這輛快車正高速發展,解決了許多鄉村留守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問題,今后的發展穩了!”廣東盈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輝說。
潘輝談及的許隊正是廣州市派駐湛江廉江市石角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許望喜。
聽聞潘輝到來以后,許望喜二話沒說便帶著農業科技特派員、品牌營銷顧問、金融助理;拉上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就開始對整個項目進行研究、論證。在廣湛指揮部的指導意見下,計劃總投資2.32億元的廉江市鶴谷花海檸檬小鎮鄉村振興產業基地成功落地,并以“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深加工+智慧農業+產業集群+康養休閑+大健康”的模式推動萬畝檸檬產業發展。
石角鎮工作隊進駐以來,面對當地的優越生態條件,他們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助力綠色產業興旺作為產業振興突破口,先后推動廉江市鶴谷花海檸檬小鎮鄉村振興產業基地、蕉坡村越南紅心木菠蘿和茶葉間種鄉村振興產業基地、泰國紅寶石蜜柚的種植基地等4個規模過億元的產業項目“破土生長”。讓從前的小村莊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