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湛江經開區一檢測點,核酸檢測有序開展。記者張鋒鋒 攝
在核酸檢測中,紅馬甲、防護服的背后,她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管是早上六點到崗,還是凌晨兩點撤崗,她們都毫無怨言。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集結號。湛江“0804”本土疫情發生以來,在經開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在湛江市婦聯、經開區婦聯的號召下,湛江經開區廣大婦女干部群眾聞令而動,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汗水和辛苦守護萬千家庭的安全。
全員核酸中的“女漢子”
在樂華街道平樂上社區裕華大廈核酸檢測臨時采樣點,有一道特殊的身影特別引人注目,她就是腳上敷著藥包、一瘸一拐忙碌著的巾幗志愿者黃麗評。因意外導致腳趾骨折尚未恢復,但在知道全員核酸檢測人手不足時,閑不住的黃麗評不顧大家的勸阻,第一時間感到現場,維持秩序,登記信息。“我就是腳受傷了,其他地方沒問題,我能行,不用擔心。”
“本來我不想來做核酸,畢竟沒有智能手機,不懂出示這些碼,今天太謝謝你了。”王阿姨點贊的正是觀海社區的宋曉霞。“社區是基層阻斷疫情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守住了社區,就守住了我們城市的安全。”宋曉霞如是說,為了阻斷疫情,宋曉霞每天忙于場地布置、物資調配、現場秩序維護、應急處理、場地消殺……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但她完全顧不上。
東山街道調文村戶籍人口多,被檢人員中留守老人與兒童居多,普遍存在沒有智能手機,或是使用智能手機不熟悉、溝通困難等問題。東山街道副書記吳才勁、村民陳春玲等人,來回穿梭在長長的隊伍中,為村民錄入信息,指導村民亮碼。幾天下來,口干舌燥,幾近失聲。
硇洲島四面環海,島內群眾5萬多人。雖有大海這個天然的屏障,但病毒無情,把牢關口,將病毒拒絕在島外,提高核酸檢測覆蓋率,讓病毒無處遁形,尤其重要。
在硇洲鎮津前社區核酸檢測臨時采樣點,梁冬冰像一個上足了發條的時鐘,忙得團團轉。維護秩序、掃碼、流調登記……一遍遍的焦急詢問,一次次的耐心回應。忙碌的工作,悶熱的防護服,嚴重的睡眠不足……無一不是嚴重的考驗。梁冬冰始終堅持面帶微笑,一絲不茍地回復群眾,完成各項工作。硇洲鎮淡水社區的楊雪蘭,一收到任務,顧不上吃飯休息,馬上穿上“大白”服,沖在前面。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她們用平凡之軀,攜手廣大群眾,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中高風險地區的“女戰士”
進入中高風險區工作,意味著直面危險。面對未知的風險和挑戰,經開區廣大婦女干部職工群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毫不猶豫繼續前往,勇敢奮戰在一線。
“防疫的緊要關頭,我必然要出一份力。”樂華街道園嶺社區的黃銀燕,在海濱新村劃分高風險地區后,勇奔防疫一線。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黃銀燕穿梭在居民樓和大街小巷中,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核酸采樣工作,并切實做好需求收集、幫助購買、配送到戶等工作。夏日炎炎,防護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但她絲毫不退縮。看著身上被汗水浸透的痕跡,她總是驕傲地說:“我孩子說了,這是光榮的勛章!”
海濱東社區書記、婦聯主席徐波,平時特別注重形象,頭發總是扎著精致的辮子,化著淡妝。但本土疫情出現后,協助核酸檢測、密接人員轉運隔離、物資配送……忙得她腳不沾地,更別說有時間打扮了,那身“大白”就成了最美的服飾。“幾乎沒怎么合過眼,也沒吃過一頓熱乎飯,就當減肥了。社區是個大家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即使咬牙,也得挺住。”徐波的盡職盡責,許多居民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不少居民志愿參加社區防疫工作。
平樂下社區居民多,又是高風險管控區。忙得“腳打后腦勺”梁銀娣,近幾天一直是開啟“兩點一線”“白+黑”模式。
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平凡人,選擇了無畏,臨危不懼,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匯聚起強大的抗疫合力,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